白頭鷹國那邊,因為新扶持的兩個國家,無法徹底替代華夏的商品供應,不得已,執政層也只能放寬貿易限制。
因為增加關稅導致的物價高漲,民眾的反對情緒已經持續很長時間了。且愈演愈烈。
執政層原本寄希望于,扶持的兩個國家徹底替代華夏后,一切恢復正常。
可惜,那只是他們的一廂情愿。
于是乎,繼科技封鎖后,貿易戰也變的聊勝于無了。
雖然還存在著,但影響力和威力,已經可以忽略不計。
其實,貿易戰之初,華夏高層也是有些吃不準的。
因為是頭一遭,所以誰也不敢肯定,最后的結果是怎么樣。
但后來才發現,所謂貿易戰,其實也就那么回事!
之所以一開始會吃不準,本質上,是被慣性思維給影響了。
在人家的心中,白頭鷹國一直很強大,世界第一強國。
所以就會讓人忍不住的想,那它發動的貿易戰,肯定也不容小覷,威力驚人!
事實上,不僅是華夏這么想,其他的國家都是這么想的。
但很顯然,大家都高估了白頭鷹國。
當然,用白頭鷹國正在衰落,或許更貼切。
大家都覺得它外強中干之時,這對于白頭鷹國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
因為,這會讓它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都大幅降低。
事實也確實如此。
就比如,這之后不久,歐洲的幾個主要強國,就公然違背白頭鷹國的意愿,和大毛進行了大量貿易往來。
在明知白頭鷹國與華夏不對付的情況下,歐洲資本也成規模的,跑去華夏投資。
面對白頭鷹國的指責,他們也都沒當一回事。
嘴上說會注意的,但私底下,依舊我行我素。
世界是很現實的。
那里的利益更多,大家就會向著那里,這是不變的鐵律。
......
隨著白頭鷹國的貿易戰逐漸式微,一切恢復正常。
外資正常流入,各大企業和工廠,也開始了正常運轉。
最重要的是,經過此次事件后,在國際社會中,大家都看到了華夏經濟的穩定性,和整體強大的抗壓能力。
于是乎,之前華夏提出的經濟計劃,加入的國家也越來越多。
這對于民間企業來說,也是一個重大利好。
原因很簡單,其他國家加入華夏的經濟計劃,雙方之間就多了一道通商橋梁,這意味著,華夏的資本,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到其他國家去進行投資。
高層對此也是默許且支持的。
華夏的制造業雖然很強大,但很多都是沒什么技術含量的低端產業。
隨著經濟發展,人工成本也在不斷提升,這極大的擠壓了,原本利潤就很微薄的低端產業。
與其繼續陷在這個泥潭里,還不如讓內部的資本們,將低端產業轉移出去,轉移到別的那些,人工成本低廉,擁有更高發展潛力的國家。
如此一來,內部的資本賺取到了利潤,再稍加引導,讓大家都進入到高新科技領域來,促進產業升級。
在這個趨勢中,龍騰集團又贏了一次。
原因在于,貿易戰中期,大量企業為了避免,都在采取收縮策略。
裁員降薪,要不然就是直接關門。
而龍騰集團,則是反其道而行之,大舉擴張,并大量招聘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