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郎”己向這處“武陵別景(境)”來“問津”了!
(乾隆后期可能見過雪芹原本的富察明義,有題《紅樓夢》絕句二十首(見《縑煙瑣窗集》),其末首云:“饌玉炊金未幾春,王孫瘦@②骨嶙峋。
青娥紅粉歸何處?
慚愧當年石季倫!”
說的正是這種情景,晉朝石崇被政治敵家陷害,家亡人散,侍姬綠珠zisha以殉。
大可參證。
)問津者是誰?
敵對勢力的王府是矣。
當時滿城盡傳榮府寶玉之丫環大有“美女絕色”,于是引起了萌心誣害寶玉而圖謀其侍女的風波。
第26回一場宴席上,錦香院的云兒就表明了寶玉身邊丫環的“知名度”了,其筆法最為可思。
寶玉之被誣陷,大約仍然是“窩藏”王府優伶的罪名,再加上別的流言蜚語的渲染夸張。
敵對者乃以寶玉的性命安全作為要脅,而強討“美女”。
形勢至極嚴峻危險,在此危急之際,襲人為了保護寶玉,自己挺身而出,不顧別人的疑謗,表示愿去忠順府充當犧牲品。
襲人為此,下了最大的決心,英勇俠義,冒著去經受最大苦難的危險,舍己為人。
當她知道自己己無法再為寶玉盡心效力了,便于臨行時說出了“好歹留著麝月!”
的痛語(見脂批所引)——她知道麝月之秉性為人、才能心地,還可以做她自家的“替身”。
從情節結構上看,這顯然還不是賈府最后一敗涂地時的事,而應發生于黛玉卒后、寶玉成婚之前。
襲人是唯一的與黛玉同辰、生于花朝日的人,所以大觀園群芳之中,她們兩個是代表,其地位之重要最為明顯。
眾人搬入園中之后,第一件事寫的是桃花樹下讀《西廂》的“花落水流紅”,而第二件跟著寫的就是襲人的故事“情切切良宵花解語”,而且又與“玉生香”(黛玉)為同回的對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