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重生歸來,改寫亂世人氣小說 第45章 (第1頁)

r>但實際上也是因為靈帝早就看過太平道的經書。

《太平經》曾被進獻給漢順帝,然而首到桓帝為止,天子們都對此書不感興趣,黃老道才是他們的喜好。

首到靈帝,他方才表現出對《太平經》的興趣,只因《太平經》中多是輔漢之言,并不是常人所想的代漢言論——太平道有很明顯的從輔漢到代漢這一思想轉變的過程。

天子喜愛《太平經》,于是上行下效,天下各地的官員都對張角的傳道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否則在這個交通不便、信息不暢的時代,《太平經》的思想是不可能如此輕易的傳遍天下的。

荀棐對荀攸的猜測表示肯定,“張角其人,招集奸黨,稱合逆亂,錢帛山積,富逾王公,刺客死士,為其致用,威傾邦君,勢凌有司。

此時角不過蟄伏,待時而動,然以我觀之,不出兩年,黃巾必起大亂,屆時天下傾覆,西海沸騰,士人暗怨,人心詭譎,天子驚懼之下必開黨錮……”說實話,荀棐對張角并沒有特別的好感或惡感,也無意深究張角的言行。

他之所以在荀彧和荀攸面前如此評價張角,無非是出于成王敗寇。

張角敗的太快了,數月之間,數十萬黃巾灰飛煙滅,鑒于此,張角只配成為一個“反派角色”。

而他,荀棐,注定只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成為救世的主角。

..注:1、關于黃巾之亂時的潁川太守為何人,并沒有確切記載,唯獨《隸釋》卷十《外黃令高彪碑》中提了一下,“君舉將潁川太守南陽文府君征詣廷尉”,這里的“征詣廷尉”一般是指犯了罪過的官員被移交廷尉受審。

再根據碑文中的“光和七季”一詞可以猜測文太守應該是在黃巾起義中犯了棄城而逃的大罪,所以被論罪檻送洛陽。

2、關于(荀棐)遭受黨錮影響是否還能被舉為孝廉一事,史書上并無明確記載,但是根據出土的曹全碑可猜測一二,曹全碑上寫著曹全“續遇禁罔,潛隱家巷七年”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