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兒軍的稱呼最早來源于荀氏族中。
雖然養濟園設在潁陰城外,但是少部分荀氏族人對養濟園中的情況還是了解一二的。
比如說二龍先生荀緄。
身為荀棐的親伯父,整個荀氏家族如今輩分最高的人,他就曾到過養濟園。
那天他在養濟園中待了半天,半天之后,他便面色凝重、一言不發地離去。
首到次日,他才將荀棐召到家中,僅僅問了一句:“汝欲何為?”
荀棐的回答也很簡單,“亂世將至,只為自保。”
荀緄沒有評價亂世是否將至,也不相信荀棐“只為自保”這番話,但也沒有多說什么。
無論荀棐是何等心思,只要不損害家族、傷國殘民,他身為族長便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更何況荀緄和荀棐的關系非同一般,不僅僅只是伯侄關系,更像是父子關系。
早年荀爽因黨錮遠遁他鄉,離去前本想將子女全都帶在身邊,適時荀棐年紀尚小,還生了場病,身體虛弱,無奈之下只能將荀棐留在族中,請荀緄代為照顧。
于是荀棐從小便是和荀彧幾兄弟一起長大,首到十三歲時,荀緄見他既壯,才讓他回到了自己家院之中,并將托管的田畝、桑林交還給了他。
荀緄向來視荀棐為親子,雖然覺得荀棐“陰結少年”頗有一番不可言說的心思,但到底不愿多說什么。
畢竟,事情遠遠沒有發展到那種程度,而且此時也不可能僅僅通過所謂“義兒軍”一事就斷言未來如何如何。
“罷了,便當他是在練部曲吧……”身為族長的荀緄默許了荀棐的動作,荀棐便更加大膽。
他向族中有才能的兄弟們發出邀請,讓他們來教少年們識字、訓練兵槍,甚至造紙、販紙經商之事也請他們相助。
這時代,親族永遠是最可信的——天下大亂在即,還不信任親族,做起事來畏手畏腳,既怕技術泄露,又怕親族背叛,那真是愚不可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