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子殿下,您的態度臣己然明了,只是臣以為國家疆土安危大過一切,若是議和,只怕會叫百姓失望,我大周兵強馬壯,雖是農忙時節,但百姓各家中都有一名壯丁,皇上恩德,讓京中巡防的諸位將領排班助農,斷然不會耽誤農忙,士大夫向來不愿戰事西起、勞民傷財,空口白話紙上談兵的本事不小,實際上空口白話。
文官不知軍營之事,太子您也不知?”
“你說的這些,孤了然,但蠻夷之后若是再經戰亂又當如何?
韜光養晦何不是一種良策?”
“既如此,那便要忍受敵軍侵擾?
您身居京都,哪里知道邊疆百姓疾苦。”
沈靈不想同他起爭執,“此事陛下自會定奪,太子殿下的想法,應當稟明陛下,家父還在等臣,臣告退。”
沈靈轉身離開。
葉昭剛想上前攔住她,安公公走過來攔住了他:“殿下,陛下宣您覲見!”
葉昭只好作罷。
皇帝見葉昭進屋,詢問道:“蠻夷來犯,你當真覺得應當議和?”
“回父皇,兒臣以為,議和或許是上策。”
“以往若遇他國進犯,你恨不得親自披甲上陣,怎么如今更關注民生,想要議和了?”
“兒臣只是就事論事,更何況,大乾對我朝虎視眈眈,若是我們輕易出兵叫他們逮住機會,只怕對我朝不利。”
“依你之見,應當如何議和?”
“兒臣以為,既然是蠻夷有錯在先,不如我們先派使者前去,商量賠償近日來的虧損。”
“若是不成呢?”
“就像郡主所說,蠻夷不過是通過偷襲的方式為自己得到一些好處,既然如此恐怕也不是為了挑起戰爭,更何況挑起戰爭與他們而言,討不到好處,所以兒臣以為,此事議和更好。”
皇帝點頭,問:“既如此,議和使者可有合適的人選?”
葉昭行禮:“回父皇,兒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