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艘龐大星艦中,一個冷凍倉被緩緩打開,大量白色霧氣從中溢出,其中的冰冷液體逐漸褪去,一個男人緩緩睜開了眼睛,冷凍倉底的靠板自動升起,將男人推至正坐的樣子。
在男人面前,一塊全息投影被投射了出來,上面顯示出了關于這個男人的信息:許蒼,男,26歲,A型血,冬眠至今十五年,冬眠日期遷星紀149年……,隸屬于星門快速反應第二軍團第三艦隊……逐漸蘇醒過來身體不再僵硬的許蒼看了看周圍努力回憶了一下自言自語到:“十五年了啊,也不知道外面發展的怎么樣了,哎,算了,先去喚醒其他人吧,曲率航行這么久了,應該到達任務地點了。”
他們本次的任務是去支援一處被太陽風暴毀壞極度嚴重的星門,與設施中的科研人員進行災后重建任務。
星門是一種能夠提供恒星系之間大量交通往來的巨大等邊三角體設施,現在的星門每一邊長一百公里。
星門的展開需要一種特殊粒子,科學家們給它起了個名字——曲率粒子。
這種粒子不僅僅能打開空間,更能為艦船的航行提供曲率,但是因為開啟并且維持星門活動必須要大量能源,所以人們干脆首接建在了恒星上空。
人類打算利用大量星門探索連接整個銀河系,找到更多資源以及生存之地,并稱之為遷星計劃。
遷星計劃建立至今己有一百六十西年,人類連接了十六個恒星系并且不斷開拓,終于在這十六個恒星系中尋找到了兩個能改造成為新家園的星球。
一顆己經在漫長的時間中被開發完畢成為人類的第二母星,星名:伊甸。
伊甸在被開發后與地球氣候類型和主體的大環境相似度達到了驚人的76%,適宜居住,而現實也是己經有人居住了上去成為了第一批跨星居住者。
在其他艦員們被喚醒之后,許蒼重新回顧了一下任務,并且穿戴上必要的信息護腕和無線頭戴一體式系統目鏡。
在穿上護腕的一瞬間目鏡自帶的入耳式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