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繼續…..天啟七年(公元
1627
年)秋季八月,天氣逐漸轉涼,樹葉也開始慢慢變黃飄落。
就在這個時候,明熹宗朱由校突然駕崩,整個朝廷都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然而,在這混亂之際,信王朱由檢挺身而出,繼承了皇位。
朱由檢一首以來對魏忠賢的所作所為心知肚明,深知他的種種惡行和罪孽深重。
因此,自從即位之后,朱由檢便時刻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并暗自加強自身的防備措施。
面對這樣的情況,魏忠賢及其黨羽們漸漸感到不安和恐懼起來。
此時,一些人開始采取行動。
首先是楊所修和楊維垣兩人,他們率先向崔呈秀發起攻擊,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來探測新皇帝朱由檢對于處理魏忠賢問題的態度和決心。
接著,主事陸澄原、錢元愨以及員外郎史躬盛等人也紛紛站出來,紛紛上書彈劾魏忠賢的罪行。
一時間,朝堂之上議論紛紛,眾人皆對魏忠賢的行為表示憤慨和譴責。
盡管如此,朱由檢卻始終沒有輕易表露自己的真實想法。
他選擇隱忍不發,默默地觀察著局勢的發展,等待著最佳的時機到來。
終于,當來自嘉興的貢生錢嘉征呈上一份言辭激烈的奏折時,朱由檢知道,機會來了。
這份奏折詳細列舉了魏忠賢的十大罪狀,包括與皇帝平起平坐、輕視皇后、操縱兵權、不敬祖宗、削減藩王爵位、無視圣賢、肆意封賞、隱瞞邊疆戰功、剝削百姓以及勾結權貴等嚴重罪行。
每一條罪狀都觸目驚心,令人發指。
看到這份奏折后,朱由檢心中己然有了定奪。
他決定不再容忍魏忠賢的胡作非為,要徹底鏟除這個禍國殃民的奸臣。
一場驚心動魄的政治斗爭即將拉開帷幕……這份奏疏被呈上去之后,朱由檢龍顏大怒,立刻傳召魏忠賢進宮覲見,并特意安排一名內官當著魏忠賢的面大聲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