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嘛,夠用就可以了。"
黃桂芬夸她思想覺悟高,不愧是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的好同志。
"不像有些人,嘴上一套,背地里一套。"
孟清苒在心里感慨,這個時候絕大部分人還是非常質樸的。
人民有信仰,大家目之所至皆為華夏。
是真正的:"一顆紅心頭上戴,革命紅旗兩邊掛。"
而往后的幾十年,伴隨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們生活翻天覆地變化。
人心和風氣也漸漸變了。金錢至上,物欲橫流。
但也許這就是歷史車輪碾壓下的必經(jīng)之路。
這世間唯有人心和太陽,不可直視。
聰明是天賦,而善良才是選擇。
她也不是真的如何偉大,如何無私。
她只是經(jīng)歷了上輩子蹉跎的一生,深刻反省了人活著的意義。
或者說,一個女人活著的意義。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
孟清苒最后這樣回答張桂芬。
張桂芬覺得她的話很有深度,拿出筆記本將這句話抄寫下來。
和她抄錄的《致橡樹》放到了一起。
"嘟嘟嘟——"
水開的聲音打斷了孟清苒的思緒,她起身去灌水。
忙忙碌碌兩小時,終于在屋里歇下。
第二天,孟清苒起來,準備幫忙一起包餃子。
雖說她應了是來陪著過小年,但還真沒打算只一個人過來張嘴等吃。
顧母年紀也大了,往年都是她張羅著過年的事。
只不過她一出門,就撞見了掃雪的顧居峖。
"昨天下了雪,我怕你滑到,所以掃一掃。"
男人雖然穿著厚實的軍大衣,手上也戴著羊絨手套。
但鼻尖、臉頰凍得紅紅的。
順著他掃過的路線看,其實他是將整條路門前的積雪都掃了。
也不知道多早起來的……
"吃早餐了嗎我媽準備下面,要不一起吃點"
孟清苒沒吃,但也沒打算讓顧母動手做早餐。
她沒回答顧居峖,自顧自的走到進了顧家小院。
俗話說,好女怕郎纏。
這樣的顧居峖,如果是上輩子的孟清苒,肯定招架不住。
都不用他做這么多,也許在他之前去北京找她的時候就淪陷了。
但如今的孟清苒卻不吃顧居峖這一套了。
上輩子在他這里討了一世的"嫌",無論如何,這輩子不想再和他有牽扯了。
不管他是愛白月光還是黑月光,愛愛誰,都與她無關。
她有自己的事要做。
"清苒來了"
顧母聽到聲音,走出廚房來看。
孟清苒挽起袖子說來幫忙,顧母拒絕。
"面馬上就好了,你和居峖坐著等吃就行了。"
孟清苒有一種荒謬的感覺。
這么多年了,她好像第一次被顧家當做客人對待。
上輩子的顧母雖然與她相伴相依多年,卻一直是多多少少對她有怨言的。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她沒給顧家生個一兒半女。
顧母致死都覺得,是她耽誤了顧家的香火延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