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新人。
我們三人聚在一起,在旁人眼中恐怕也是個不入眼的組合。
事實上,諸葛亮對孟建、石韜和徐庶曾做出評價:“你們若是出仕,最多能做到州刺史或太守的職位。”
孟建當時反問:“那你自己呢?
自認為能走到何等地步?”
諸葛亮未作答,只是微微揚起嘴角,露出一絲神秘的笑容。
后來他確實成了蜀漢的丞相。
但在當時,我們都不過是水鏡先生門下的學生罷了。
更有意思的是,早在這次評價之前,諸葛亮曾自比管仲和樂毅。
當時同窗們幾乎都譏笑不己。
“孔明,醉得不輕吧?
是不是該送你回去了?”
大家笑著說道。
不過,徐庶等少數朋友卻認可了諸葛亮的自評,或出于友情,或真的認為他有那份才華。
徐庶見狀,不悅地對孟建說:“孟公威,何必如此冷嘲熱諷?
即便是孔明的狂言,你大可不必當真。”
“徐老師,您總是維護他啊。
哼!”
孟建不屑地答道。
就在兩人交鋒時,書房內的石韜走出來,調解道:“大家安靜些吧,水鏡先生馬上就要到了。”
在我看來,諸葛亮和孟建也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罷了。
諸葛亮的言辭雖顯謙遜,但其實隱含貶低之意。
他說他們能做太守,卻等同于斷言他們成就有限,這樣評價他人總顯得過于傲慢。
“孔明,實在有些自負。”
我心想。
“平安,別太討厭孔明了。”
徐庶勸道。
“我也不是討厭他,不然就不會與他往來了。”
事實上,我對他并無惡感,只是看不慣他的行事方式罷了。
幸虧石韜出面調解,才得以進入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