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花不與殢香人。
浪粼粼。
又恐春風歸去綠成陰。
玉鈿何處尋。
木蘭雙槳夢中云。
小橫陳。
漫向孤山山下覓盈盈。
翠禽啼一春。”
冬去春來之際,江南水鄉宛若詩畫,一襲素白長袍的尋梅公子柳煜,攜侍童青竹,蕩一葉扁舟于太湖之上,碧波蕩漾,風光無限。
柳煜,蘇州知府柳廷琰之嫡子,二十五歲韶華,新科進士,蒙皇恩浩蕩,擢升為紹興府蕭山知縣,不日將起程,恰定三日之后。
青竹,年方豆蔻,侍奉公子五載有余,忠心耿耿,如影隨形。
太湖之濱,梅林正值盛放,繁花似錦,恍若仙境。
遙觀彼岸,梅林依水而生,宛如天工雕琢,韻致非凡。
梅林蓊郁,自湖畔綿延,似接天際,色彩斑斕,引人入勝。
粉梅嬌艷,如霞似錦,宛若流云輕拂;白梅高潔,如雪似霜,陽光下熠熠生輝,交織成絢麗畫卷,依偎太湖之畔。
微風輕拂,梅林波光粼粼,花朵隨風搖曳,或低語含情,與湖水呢喃;或翩翩起舞,盡顯婀娜之姿。
萬千花朵若繁星點點,又似仙子林間翩躚,美不勝收。
忽聞一曲清脆悠揚,自梅林深處裊裊傳來,柳煜與青竹沉醉其中,心曠神怡,忘卻塵世煩惱。
青竹按捺不住心中好奇,輕聲向柳煜問道:“公子,這曲子喚作何名?
又唱的是何意呢?”
柳煜微微一笑,答道:“此曲名為《鬲溪梅令》,乃南宋詞人姜夔的佳作。
‘好花不與殢香人,浪粼粼’,是說詞人自比為那沉醉于花香之人,卻只能空對著波光粼粼,美好之花遙不可及,恰似心中所仰慕之人或事,難以觸及。
‘又恐春風歸去綠成陰,玉鈿何處尋’,則是借杜牧詩意,感嘆時光匆匆,待綠葉成蔭時,心愛之物便無處可尋,盡顯詞人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