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子涉及權(quán)貴和皇商,大理寺懷疑的對象有不在場證明,沒有人證物證,而且未曾搜查到絲毫蛛絲馬跡。此案拖了一個月之久,是懸案,又是奇案,就連莫小公子也差點牽扯其中,畢竟,案件的三位主人公都是他的至交好友。那民女請夙公子將事情經(jīng)過再說一遍,事無巨細。但不能感情用事,要秉著大理寺辦案的宗旨,不徇私舞弊,不濫用職權(quán),要秉公執(zhí)法,懲惡揚善。是善者,要護之。是惡者,要懲之。是無辜者,絕不枉之。”聲音霸氣,神色凌厲,明明聲音不大,卻響徹整個內(nèi)堂,浸入人心。眾人愕然!這個看著弱不禁風的病嬌小姐,在此刻竟覺得有些高大偉岸,渾身散發(fā)著正義之氣。夙君陽癟癟嘴。好人都給她做了,自己那套使不出來了,他只好苦巴巴出聲,將事情經(jīng)過說出來。夙君陽與報案者顏青柚、死者余曉笙和失蹤者趙子朦,是皇城的四小才子,顏青柚和趙子朦出生于黃商,而夙君陽與余曉笙是官宦之子。他們詩情畫意,才情滿滿,常常聚在一起,吟詩作對,游山玩水,瀟灑暢快。事情的變化,出現(xiàn)在三個月前。顏青柚與余曉笙一同在河中沐浴,兩人不知因何事,在河中抱在一起,舉止親密,宛如在做夫妻之事,被人看到后,大肆宣揚,說他們二人好男風,竟做出這種傷風敗俗之舉。那日,他們四人走在大街上,眾人朝著顏青柚和余曉笙扔雞蛋爛葉。“這種傷風敗俗之人,為何不拉去親豬籠?”“衣冠秦獸,真惡心,全特么去死。”“還被奉為四小才子,真是對才子二字的侮辱,見他們,我吐了,他們怎么不去仁獸啊!”“······”眾人的謾罵羞辱,和無盡的詛咒,使得心思敏感的余曉笙經(jīng)受不住折辱,大病一場,之后他一直遠離顏青柚,轉(zhuǎn)而與趙子朦形影不離。顏青柚郁郁寡歡,終日借酒消愁,夙君陽幾次勸解無果。兩個意氣風發(fā)的男子,被人們的輿論折磨得形容消瘦,身心俱疲。本以為事情會到此為止,可一個月前,顏青柚、余曉笙和趙子朦驚現(xiàn)在游船上,不知因為何事大吵一架,最終不歡而散。沒幾天,余曉笙被割腕而死,趙子朦下落不明。是顏青柚發(fā)現(xiàn)了余曉笙的尸體,余曉笙的身體有被鞭打的痕跡,脖子處,有明顯的掐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