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灶房里,在地上靠墻邊放著引火用的草把子(農村收割水稻后,秸稈曬干了卷成像麻花一樣的“草把子”,頭尾一彎就成了個草環,因為易燃,經常用來燒火、引火),灶臺旁幾步遠的地方有一個大水缸,水缸旁有一框土豆,蘿卜和紅薯。
宋清歌把灶房帶鎖的柜子打開,發現里面只有一大袋玉米面和一大袋高粱米,白面和大米這種細糧一樣只有一小袋,小編織框里放著一些雞蛋,宋清歌盛了三大碗玉米面和一小碗白面,又從空間拿出兩碗白面摻和在一起,加了幾滴空間里的靈泉水,放入酵母和一點白糖,打了兩個空間里的雞蛋在里面,然后用溫水揉成面團后,放在那發酵。
然后起身向后院走去,后院有一個大概八分地的菜園子,里面種的蔬菜都是隨吃隨摘。
宋清歌先摘了兩把豆角,又摘了幾個茄子和辣椒,看見西紅柿和黃瓜也隨手摘了幾個,又薅了一把小蔥和香菜。
看見圍在菜院子旁的籬笆里有一只母雞帶著一只小雞,想了想,扔了一把菜葉子進去。
這才回了廚房,將拿回來的菜清洗干凈,將豆角摘出來,將土豆茄子切塊,西紅柿切小塊,雞蛋拿出兩個打在碗里攪勻,放在一邊備用。
走到面盆前看面發的差不多了,將面放在面板上,揉勻揉透后把面搓成長條,用刀切開,分成18份,每份又都在揉了一遍,把西周的都往中間揉,然后把它翻過來,看著上面圓了一些,就放在那,準備點過引灶臺。
引火對于有著原身記憶的她來說非常簡單,灶臺里放一了一半柴火,拿草把子點燃外放在下面,把火引著后,用水刷了下鍋,然后從空間中拿出豆油和調教,鍋里加入足量的油放入十三香,蔥花,干辣椒,蒜末炒香,然后放入豆角,將豆角翻炒斷生,放入兩勺生抽,半勺老抽,半勺耗油,一勺鹽和一點雞精,翻炒一下然后加水后,把切好的土豆也了放進去,水沒過菜大概兩指左右,剛好可以把饅頭蒸好,把剛剛醒好的饅頭放在簾子上,蓋上鍋蓋后,拿起小板凳,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