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若水味苦酸澀,則不足論也。
《堪輿漫興》論水之善惡,亦有妙言:“清漣甘美味非常,此謂嘉泉龍脈長。
春不盈兮秋不涸,于此最好覓佳藏。”
又云:“有如熱湯又沸騰,混濁赤紅皆不吉。”
不同地域之水,所含微量元素及化合物質各異,有能致病者,亦有能療疾者。
如浙江省泰順承天象鼻山下之山泉,泉水終年不絕,熱氣騰騰。
當地人生病,便至泉中浸泡,往往比服藥更見效驗。
后經檢驗,發現泉水中含有大量放射性元素氡氣。
又如《山海經·西山記》所載,石脆山旁有灌水,“其水不流赭,以涂牛馬無病”。
云南省騰沖縣之“扯雀泉”,泉水清澈見底,卻無生物存活。
鴨子和飛禽一旦靠近,便會斃命。
經科學家調查,發現泉水中含有大量氰化酸、氯化氫等劇毒物質。
《三國演義》中描寫蜀國士兵深入荒蠻之地,誤飲毒泉,傷亡慘重,或許便與這種毒泉有關。
故而在此類水源附近,皆不宜修建村莊。
然中國絕大多數之泉水,皆具開發價值。
如山東濟南,素有“泉水城”之稱;福建省發現礦泉水點多達一千五百九十處,居全國各省之首,其中可供醫療、飲用之礦泉水有八百六十五處。
廣西鳳凰山有乳泉,泉水如乳汁般甘美,用以泡茶,茶水一星期不變味。
江西永豐縣富溪日鄉九峰嶺腳下有眼味泉,泉水僅一平方米大小,卻有鮮啤酒那般酸苦清甘之味。
此等泉水,皆經地下礦石過濾,往往含有鈉、鈣、鎂、硫等礦物質,無論口服、沖洗還是沐浴,皆有益于人體健康。
風水學理論主張考察水之來龍去脈。
中國大部分陸地位于北回歸線以北,一年西季之陽光皆由南方射入。
故朝南之房屋,便于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