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累,只有冬天兩三個月有點空閑時間。
煮粥這段時間,黎冬枝去后院菜地看了看,姐弟倆也是能干人,小小年紀就把菜地打理得這么好。
有一塊蕹菜地,長得不太理想。
蕹菜,長蔓,中空,柳葉,白花,就是空心菜。
空心菜很多品種,可旱地種亦可水田種,他們家種的是細葉薄桿的,梗嫩綠,炒出來脆軟不易變色,口感較好。
空心菜對水肥需求較高,一旦缺水肥,會長得細長,菜梗肉厚,口感不好。
下雨的時候長得最好,口感也最好。
一塊韭菜地,一壟豆角,一壟胡瓜,一壟絲瓜,一塊姜地,一半菜地荒著。
七蔥八蒜九蕎頭。
還沒到種蔥季節(jié),時下人們種的是小香蔥,沒有西季蔥這個品種。
蒜頭則更晚,不過自家每年都會保留蔥頭蒜頭做種,帶著根和苗吊在屋檐下陰涼處,平時煮菜順手掰一頭用。
蕎頭(藠頭)種的人少,記憶中山坡草地上有野生的,改天去找找。
可能姐弟倆太小,實在照顧不過來,兩種瓜和豆角比較瘦弱,沒可以吃的。
空心菜和韭菜看著也是經(jīng)常摘的,只有小苗苗。
黎冬枝摘了幾根空心菜,洗干凈掰斷放小簸箕里瀝水。
等粥煮開,掀蓋刮去白沫,把柴退出來,埋灶堂灰里熄滅。
木頭的煙火氣混著白粥米香,誘得腸胃咕嚕咕嚕應(yīng)和。
剩下的炭火足夠把米煮開,只能燜一會,不能煮太久,不然米粒太碎,喝下去很快排出來,不抵餓。
空心菜撒下去,木頭勺子攪拌一下,余熱能把青菜燙熟。
黎冬枝想了想,還是加點鹽吧,沒力氣,喝了糖水還差點鹽分。
廚房里的油鹽罐空空如也,只能回姐弟倆房間,拿出最后半罐鹽,放了一丟丟下去。
這個鹽是便宜的粗鹽,味道有點苦。
細鹽太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