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早飯,陽光灑進病房,楚玉靠在病床上,看著墻上閃著畫面的舊電視,心思卻不在節目上。她病情不重,有楚夢冉陪伴,倒也安心。
陳東見狀,覺得自己該做點事,便拿上紙筆,打算深入了解醫院運作,這對他構思醫療軟件很關鍵。
陳東來到走廊,這里狹窄昏暗,墻皮斑駁。
病人在家屬攙扶下踱步,家屬們則疲憊地坐在長椅上,緊握著病歷本。
陳東靈機一動,向一位休息的患者家屬表明自己是清華學生,正在做醫院運作調研,家屬欣然同意交流。
家屬稱在醫院身份證極為重要,拿藥時,藥房工作人員要求出示身份證并抄寫號碼,以防手寫單子弄混,確保患者信息準確。
掛號時沒身份證不讓掛,住院手續更是要仔細核對身份證信息。
陳東又與其他病人和家屬交流,得到相似答案。
隨后,陳東來到藥房,看到取藥窗口排著長隊,工作人員仔細核對身份證后,還要拿藥的家屬簽字才遞藥。
一位患者表示,雖核對耗時,但能保證用藥安全,之前聽聞有患者因藥拿錯險些出事。
多處詢問走訪,陳東還發現,即便是這樣,也依舊會出現一些錯誤的事情。
比如說,將別人的病例給錯了人,這種還不是同名同姓的情況。
同名同姓那更是高概率出問題。
另一個,陳東發現沒有手機,在醫院溝通交流也十分麻煩。
在樓上樓下跑來跑去的,可以說醫生或者護士任意一方,只要出了點小錯誤沒配合好,家屬就要到處跑。
這讓陳東深刻感受到了,前世享受的信息化時代,是多么的便利。
放這個時代的人來講,幾乎可以算得上是降維打擊了。
回到三樓,陳東打算回病房。
結果看到了護士、醫生已經來了上班。
醫生在辦公室披上白褂子,而護士早已穿戴整齊,站在護士臺似乎在接受護士長的訓話?
陳東不是醫院的人,認不出來護士和護士長之間的服飾區別。
大概只能從年齡上稍微判斷。
陳東覺得有點意思,就在靠墻的椅子上坐著,那樣看著。
期間自然是有護士看到了,朝陳東看了兩眼,但沒有一個有意見的。
幾分鐘后,護士這邊訓話結束,醫生那邊卻是有了新的動作。
陳東坐在椅子上,看到這些醫生三三兩兩走進一個房間,然后關上了房門,看起來似乎是要開早會一樣。
這讓陳東想起了在讀高中、初中的時候,每個星期就有那么一天早上要開班會。
而不同的是,這些醫生似乎每天都要開早會?
陳東眉頭一皺,不確定這種早會是否對醫院運轉有用,只是默默地看著。
快九點的時候,至少開了半小時早會,那些醫生才從房間里出來,然后三三兩兩地散開,并不是全部去醫師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