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者小聲說道。
“什么?
陳曉剛他怎么能這樣做?
那些展品回去都是要對賬的,他不知道嗎?”
一個女同事喊了出來。
“是啊,我也想不通。
他明明知道這些,卻還是這么做了?!?/p>
另一個同事附和道。
“別管那么多了,誰去告發(fā)他?
再說了,那些領導們也都心知肚明,他們可是受益者?!?/p>
一個老練的同事嘆息道。
“唉,說到底,還是我們普通人的力量太渺小了,沒有辦法阻止這一切?!?/p>
大家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我們感到無力和挫敗,因為在這個龐大的體系中,我們這些一般人只能選擇沉默和接受。
在這些議論聲中,有人開始回憶起陳曉剛在會展期間的種種異常行為。
有人說,看到陳曉剛頻繁地與一些領導人物私下交談,甚至在某些場合下,他似乎在刻意避開其他同事的目光。
還有人提到,陳曉剛在會展結束前的幾個小時里,頻繁地出入儲藏室,這在之前是不常見的。
“記得嗎?
他昨天晚上還特別強調,要我們不要擔心展品的安全問題,說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p>
有人回憶起陳曉剛的話,現(xiàn)在聽起來似乎別有深意。
在這樣的氛圍中,會展的結束成了一個不愉快的句號。
我們帶著疑惑和不滿離開了會場,但那些失蹤的展品和圍繞它們的謎團,在我們心中留下了長久的陰影。
后來,我曾當面問過陳曉剛,那批展品最后是怎么瞞天過海對上賬目的。
“陳科長,你還記得去年農產品博覽會上失蹤的展品嗎?”
我突然提起了這個話題。
“怎么突然問這個?”
陳曉剛有些不滿地反問道。
“我記得當時展品幾乎都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