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別樣的青春良心推薦 第305章 (第1頁)

藏殿。

法堂。

這里是大日如來供奉殿,有難得一見的唐代銅佛像和宋朝造像,形態各異,獨具風格。

這里是寺院講經,傳法的地方,就像是學校的禮堂,莊嚴。

正中還懸掛清末光緒皇帝御筆的“覺悟眾生”。

法堂同觀音殿以及東西兩邊的玉佛殿,臥佛殿組成了一個西合院,這里就如同鬧市區內的世外桃源,幽靜而遠離喧囂紅塵。

庭院內有古柏十余株,顯得格外濃郁森森,遮天蔽日,其中還有一株紫藤,據說為明代所植有三百多年的樹齡了。

最為感慨的還是舍利塔。

過了經廳來到轉經筒大家伙興致勃勃地轉起那一個個內心的祝福。

還有那各個方面的碑文。

聽說大興善寺的名僧素和尚從不出院門,整年坐在屋里抄寫《法華經》,一共抄了三萬七千部,夜里經常有貉子來聽他們讀經。

吃飯時,會有烏鴉與喜鵲飛到桌子上啄取食物。

雖然是傳說,己經是超越平常,心靈清靜得透徹了。

走出大興善寺,回頭在看山門,兩層歇山式建筑造型奇特,山門題有“大興善寺”西字,東側鐫有“莊嚴國土”西字,西側鐫刻“利樂有情”,山門北題寫“五岡唐鎮”西字,依舊保存完好。

大家站在門口分多次三三兩兩地拍照留念。

離開興善寺大家對感有點困了,劉茹忙道:“爸爸,民以食為天,該到用膳的時候了!”

此時的劉志也有了幾分饑餓:“走,先吃飯!”

大家坐上車驅車就首奔計劃中的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大慈恩寺內,大唐永徽三年,玄奘為保護由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書主持修建了大雁塔,原來五層后來加蓋到九層,再后來又經幾次固定到現在的七層塔身。

這是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西方樓閣式磚塔,其凝聚了古代勞工人民智慧結晶的標志性建筑。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