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我和她大吵了一架,并在第二天往兒子的書包里塞了緊急報警器。
但似乎是為了印證韓依依的篤定。
那個面對我的咆哮滿臉得意的男孩,再也沒有故意欺負可可。
反而從那天開始,我們兩家開始經常碰到。
有時是在公園,有時是在商場,有時是在學校附近。
每一次遇見,韓依依都會和沈意聊很久。
她不僅開始積極參加家長會,在家里心不在焉的時間也多了起來。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韓依依再也不會在可可喊媽媽時將他抱起,反而皺起眉責備他:“像什么樣子?
你看看人家晨晨,從來都不會這么嬌里嬌氣!”
當可可照舊考了年級第一,她也不再像從前那樣夸獎他,而是意圖鞭策:“不要驕傲自滿,更不要只顧著學習。
要多向晨晨學,平時多鍛煉、多跑步!”
就連在飯桌上吃飯,韓依依都不忘提起沈晨晨父子:“晨晨就是愛吃肉,才長那么高——而且你沈意叔叔做什么菜他都不挑食!”
但沈晨晨是個什么樣的孩子?
成績在班里吊車尾、整天就知道瘋玩兒、跟老師頂嘴、交不到朋友。
這些事在韓依依嘴里,卻都成了“與眾不同”的象征。
可可性格好,從來都不反駁,只認認真真地答應。
哪怕如此,韓依依都不滿意:“一點個性脾氣都沒有,以后到了社會上根本沒有晨晨吃得開……”我不止一次對她這種行為表達反對意見,韓依依卻不以為然:“我是可可的媽媽,說這些不都是為他好嗎?”
“忠言逆耳,等他長大了就會明白了。”
后來可可得了病,退學住進了醫院。
但是,除了可可第一天住院、韓依依來看了一眼之外,之后她就再也沒來過了。
偶然聽到其他醫護和病人談起他,卻都說韓醫生是個好媽媽。
“工作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