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zé),也似乎在逃避。
“甄明一首很優(yōu)秀,我們希望他能走得更遠。”
父親終于開口,聲音低沉,仿佛每一個字都寫在了他的心頭,沉重而難以承受。
“我們對他的期望很高,總是希望他能保持好成績。”
“他總是說壓力太大,想要放松一下,但我沒想到他會選擇這樣的方式……”母親的聲音顫抖,情緒難以自己。
她輕輕抹去淚水,卻似乎無論如何也無法止住心中的悲痛。
雪云眼中的淚光隱隱,心中感受到了一種深深的無奈和絕望。
“其實,我們也很擔(dān)心他。”
父親緩緩抬起頭,目光中充滿了深邃的憂慮,“每次家庭聚會,我都能看到他在角落里默默坐著,有時候說起未來時,我能感受到他內(nèi)心的惶恐。”
“我們試圖給他最好的,但有時候,我在想,給他最好的是否就是最好的?”
母親聲音微弱,帶著一種無法言喻的自責(zé)和無力。
雪云靜靜地傾聽著,心中思索著甄明背后的故事。
她能夠清晰地感受到,這個家庭的壓力不僅來自外界的期待,更來自于父母深切的愛與無可奈何的焦慮。
這樣的矛盾無形中加劇了甄明內(nèi)心的掙扎,或許這就是他失蹤的潛在原因之一。
“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甄明最近有些不尋常的行為?
比如情緒波動或者與朋友的關(guān)系?”
晨曦的話帶著引導(dǎo)的意味,希望能夠獲取更多的線索。
“甄明有時候會變得很沉默,和朋友的聯(lián)系也少了,尤其是在考試前的時候。”
母親適時接話,似乎在回憶那些細微的變化。
她的聲音逐漸堅定:“我們都以為他在努力,但沒想到在那背后,可能他承受了更多。”
父親則陷入沉思,片刻后,他深吸一口氣,終于開口:“我希望能通過你們找到甄明。
如果他有哪怕一絲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