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是在對地外星球探索的科技能力發展迅猛,用游戲的話來說,就是科技樹專往一個方向點。
二十年前,那是李星辰出生的時候,人類逐漸掌握吸收宇宙能量作為星際航行動能的能力。
并在此基礎上,大幅度減少了宇宙航行所需要的時間。
目前人類只需花上一些時間,就能在相鄰太陽系內穿梭,探尋地外資源。
而人類此行的最大收獲,或者說是代價吧,就是證明了不一定只有像地球這樣的行星,才能孕育出生命與文明。
回顧人類文明的發展,本質上就是資源的爭奪,把它放大到宇宙當中也是大同小異。
或許人類并沒有對其他星球的生命帶著惡意,但人類也無法揣測其他星球的生命是什么樣的思維方式,是什么樣的處事習慣。
似乎是人類放上去的導火索,相鄰的太陽系行星點燃了火藥桶,爆發了小規模的長期戰爭。
不止地球,其他的星球也遭遇著入侵與反入侵戰爭。
但其他星球不會像地球這么頻繁,像是約好了一樣,先解決地球再相互決戰。
地球人也搞不清地外生物的想法,目前有一個猜測是認為最合理的:人類大量進行星系穿梭,探索與采集資源,打破了其他星球之間的墨守成規,并且懼怕人類以更先進科技入侵,而后續加強對地球的了解,發現地球科技只是航行技術突出,其他技術還未發展出來。
所以為扼殺地球人類向外探索的勇氣,于是不約而同地向地球入侵。
這條猜測只有些許漏洞,并且相對合理,成為了大部分人類的共識。
十五年前,地外入侵者的先頭部隊向地球不同區域發動連續小規模的進攻,人類第一次遇到了全新敵人的挑戰。
人類發展的空中作戰部隊,終究還是為了消滅敵對國家的地面有生力量,以及掩護己方地面機動部隊。
在地外入侵者到來之前,人類衛星與雷達探查,有一個多月的準備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