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沈瓊芝的胃口不太好,每頓的飯菜份例都減了許多,幾乎沒動多少就撤下去,讓春棠夏蓮她們分了。今兒孫源和她一起吃,自然不能繼續(xù)這樣。春棠夏蓮都是久跟著沈瓊芝的,都有分寸,不需要她額外吩咐,早就命廚房多備菜,沒一會兒一隊小丫鬟捧來飯菜,豐豐盛盛地擺滿了暖桌。孫源看著碗盤里滿滿的魚肉,不由得嘆息了一聲。沈瓊芝問:“怎么了,可是不喜歡這些菜?你想吃什么盡管說,我讓她們立馬做了來。”孫源搖頭:“這些菜都這么好,兒子怎么會不喜歡?只是今日回來的時候,我看到街上許多流民乞兒,穿得十分襤褸,各個面黃肌瘦,再看到自己吃這么好,心里有些說不出的不得勁。”沈瓊芝聽到他這么說,心里很寬慰。這孩子并不是生下來就鐵石心腸,他也是會同情可憐人的。只是上一世吃了太多苦,又看多了人心險惡黑暗,才變成了那樣。沈瓊芝想了想,道:“這樣吧,正好你這幾天在府里,我便提前把善棚的事情張羅起來,你跟著我在一旁做個幫手,只當是為那些人也出了一份力,如何?”孫源眼睛一亮,猛地點頭答應。吃完飯,沈瓊芝叫來秦管事,讓他在九街的空地處搭建善棚,舍粥舍藥,另備兩千套冬衣。又叫個莊子的管事在那里看著,看看是否有可收留之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些事情都是沈家做慣了的,十分熟練,很快就打點妥當。次日,沈瓊芝一大早便起了身,帶著孫源到善棚那邊去幫忙。空地這邊搭建善棚的不止孫府,還有許多其他富豪官宦人家的,幾乎把空地給占滿了。就地搭建的一排排大土灶燃著旺盛的柴火,火力十足,鍋內(nèi)的粥滾熱濃稠,糧食的香味飄散到很遠,惹得排隊的人直咽唾沫。孫源看到長長的隊伍時,吃了一驚。怎么會有這么多人?京城有這么多流民乞丐的嗎。然而再仔細一看,其中也有穿著雖破舊卻整齊的人,手里拿著打粥的木盒子。原來還有許多是九街這一帶的貧困之人,雖有屋檐遮風避雨,卻是填不飽肚子,也只能一道來排隊打粥。“源兒,別發(fā)呆了,快來幫手。”沈瓊芝道。“是,母親。”孫源回過神來,連忙奔跑著去抱柴點數(shù),檢視粥鍋可曾糊底。想要做善事,不僅要有菩薩心腸,更要有雷霆手段。幾個眼尖老成的管事拿著長鞭巡邏隊伍,看到有插隊的,鬧事的,二話不說上去就是幾鞭子,當時就把人給抽得老老實實,不敢造次。粥隊尚且如此,發(fā)放冬衣這邊的條件更是苛刻。只有老弱病殘,雙手健全的才可以領取,并且每個人領完了后需要用一種特殊的紅水浸泡雙手。這種紅水對身體無害,但是很難洗,差不多幾十天后才會自然消退。這樣就可以防止有些人重復領取,拿著冬衣轉(zhuǎn)手賣掉。至于為什么要求雙手健全,背后的原因就非常復雜殘忍了。所有看似匪夷所思的規(guī)則背后,一定會有更加匪夷所思的案例。沈家做了多年的善事,沈瓊芝從小耳濡目染,里頭的門道樣樣心里清楚。就在她忙碌的時候,忽然一個管事匆匆忙忙地跑了過來,喜氣洋洋道:“太太,快去前頭領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