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歷史與兵器筆趣閣 第79章 (第1頁)

斯和格列布。

當年雅羅斯拉夫一世還在與哥哥斯維亞托波爾克爭奪基輔大公之位時,鮑里斯和格列布也是他們的兄弟。

這二人無意爭奪大公之位,甚至沒有召集自己的親兵,于是被斯維亞托波爾克輕而易舉地殺害。

這一舉動被認為是殉道之舉,因此兄弟二人被東正教會封圣。

船上的鮑里斯和格列布兩兄弟并肩站立,手放在彼此肩上,穿著猩紅色的長袍。

鮑里斯對他的兄弟說:“兄弟,讓我們一起去幫助亞歷山大·雅羅斯拉維奇王公吧!”

因此《亞歷山大王公的生平》一書將涅瓦河戰役的勝利歸功于圣徒鮑里斯和格列布的支持。

但是撥開歷史的迷霧,我們可以發現這一個事實:伊若拉長老佩爾古西作為伊若拉部落的代表,是一個虔誠的東正教徒(否則他不會和外人說自己看見了東正教圣徒的幻象),選擇站在了同為東正教徒的諾夫哥羅德人一邊,去通報了瑞典人作為敵人來襲的消息。

瑞典人扎營在伊若拉部落附近,顯然財富并不是吸引他們的主要因素,那么更可能的就是宗教原因:現代研究者普遍認為,瑞典人的軍事行動是一場針對異端和異教的十字軍東征,其目標是使涅瓦河岸的沃迪亞人、伊若拉人和卡累利阿人天主教化。

此外我們從參與人員上也可以找到線索:瑞典主教也參加了這次遠征。

而根據芬蘭研究者的結論,整場戰役帶隊的就是芬蘭主教,那么戰役的十字軍的意味就更是呼之欲出了。

放在整個中世紀中期十字軍東征運動轟轟烈烈進行的大背景下,對羅斯人的十字軍無疑是失敗的,并不像對阿拉伯人、對東羅馬帝國、對波羅的海沿岸部落的十字軍那樣取得成果。

同樣是北方十字軍,羅斯人的近鄰,說古立陶宛語的波羅的海部落相比之下就悲慘得多,除了立陶宛人之外,基本上被德意志的十字軍滅種換族。

而德意志的十字軍也曾經進一步進犯過羅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