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信后,呂鳳年的臉上依舊保持著微笑,并沒有什么大的改變。
雖然沒有任何明顯的表情變化最容易讓人難以揣摩意圖從而感到不安,但這畢竟是好事而不是壞事,對吧?
呂鳳年對使者笑著說道:“袁大將軍的確是有氣度之人,這讓我深感佩服!”
“呂布兄長在徐州遭遇不幸,出于情不得己,我才設法救助了貂蟬以及兄長的殘部,帶他們踏上了向北遷徙的道路。”
“然而由于長途跋涉,軍隊的供應逐漸枯竭,不得己采取了一定行動,暫時借住于鉅鹿之城以做休整?!?/p>
“其實我本身并不希望與你們的主公對立為敵?!?/p>
“希望使者回到主公身邊后,能夠多多美言幾句?!?/p>
聽罷此言,使者慌忙恭敬地出列,顫顫巍巍地說:“呂將軍言過其實了!”
“我主公對將軍頗為欽佩,常說將軍英勇無比,堪稱英雄豪杰!”
說罷,使者態度更加謹慎,壓低聲音說道:“面對將軍,我愿首言不諱?!?/p>
“家主曾多次說,即使是顏良、文丑這等名將,才能也僅及呂將軍之半?!?/p>
望著眼前的使者,呂鳳年內心微微冷笑,覺得此人的確頗具機靈。
“袁公的贊譽過譽了,鳳年入世不久,前程尚遠!”
聽見呂鳳年親切稱呼袁紹為“袁公”,使者頓感輕松許多,心里明白這一細微變化的意義重大!
之前呂鳳年習慣性地稱作“你的主公”、“袁大將軍”,此刻一聲“袁公”,無疑是在無形中拉近了雙方的距離,意味著呂鳳年也表達了對袁紹的尊重。
畢竟,袁紹無論明里暗里對呂鳳年諸多示好,贊賞之詞從未有絲毫保留。
古語有云,“以和為貴”,此情景下的確該這般處事。
于是,使者乘機進言:“既然呂將軍讀畢我家主公親手所寫的信,想己知曉主公愿意將鉅鹿贈與您,只是期望兩家能和睦相處,互相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