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理想是很美好的,但現實就是,這個圈子的人如過江錦鯉,只要消失一段時間就很難再回到以前。
許栩媽媽不放棄小作坊的運營模式,拒絕了很多影視公司的簽約,加上大學的專業不能請假,僅僅4年時間,許栩就沒什么角色找她演了。
許栩熟悉的導演和制片己經都到退休年紀了,如果不能一首在圈里發展新的人脈,那資源也會跟著老去。
雖然許栩還是經常在各大年代劇和國家任務片里出現,但對于年輕的觀眾來說,和她們喜歡的流量明星比起來,根本不是一個次元的人。
化妝師給許栩畫好妝,趁著做頭發的時候,許栩閉上眼睛醞釀情緒。
下一場戲沒有臺詞,但是因為穿插著閃回,所以情緒跨度還是很大的。
許栩演的這部戲,是個家庭倫理劇,背景是90年代中期,首都經濟建設和房地產開發推動了舊城改造的高潮,老西合院被推平建立高樓大廈,很多底層百姓一夜之間拿到大額賠償,跨越階級的不在少數,但利字當頭,不少兄弟鬩墻,爭搶拆遷費的比比皆是。
農村來的年輕保姆顧小燕,雖然不是什么好人,卻是唯一一個來老房子吊唁的人。
———現場己經準備好了,許栩來到院子內,找到起幅站好,妝發老師最后調整了下發絲,開始了拍攝。
顧小燕和回憶中的自己重疊,她腳步緩慢的走向熟悉又陌生的院子,這里曾經也是自己當成家的地方,看著院子里滿是花圈卻無人來紀念的院子,她嗤笑一聲。
“呵,還不如我顧小燕”。
鏡頭圍繞顧小燕轉了半圈,避開其他機位,又拍了一下顧小燕臉上復雜的特寫,這場就拍完了,看似簡單,實際上這個人物很復雜,都說仗義多是屠狗輩,顧小燕小小年紀輟學來大城市當保姆,面對無人贍養的癱瘓老人,常常不耐煩和苛待,可到頭來卻是最后維護老太太的人了。
都說農村人沒文化,但大城市的重利輕孝,也讓顧小燕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