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我便又出洞去尋找用來鉆木取火的材料了。
我好容易才在野外找到了一段干木頭,順帶折了一抱干樹枝和拾了一些干草及枯葉回來。
干的樹枝可制作成鉆木。
我可不敢指望一次就能成功,所以得多尋些回來。
多余的則可用來燒。
干草及枯葉是用來引燃樹枝的。
但最難弄的是要有細小的干木屑或火絨,這才是鉆木取火最關鍵的引火之物。
我先把用作鉆木的干樹枝條在石臺上磨尖了一頭,拿在手里搓動著試了試還比較稱手,這算是制好了鉆木。
再用尖石在那段干木頭上費了不少勁兒才鑿出了一個與鉆木差不多大的坑洞出來。
但那點兒碎木屑顯然又少又不易收集起來,這倒是差點兒難住了我。
算了,看來碎木屑還得另行制作!
我想到了干樹枝砸碎了不就有碎木屑了么?
于是我便找了些細小的干樹枝來用石塊砸了許久,以確保那些碎木屑足夠細碎,便于生火。
木屑里有纖維,也好把火種移到灶里點燃枯草和枯樹葉。
燒火的灶我就做得簡單了,用一些碎石來圍成的,只需要擋住火不往外面燒就行。
我還作了預備方案,那就是把一些枯草和枯樹葉揉碎后放在順手的一邊,只要取火的碎木屑一燃起了火星,就把揉碎了的枯草和枯樹葉渣渣些堆上去,使火星易于引燃它們形成火苗。
一切準備就緒后,我就開始賣力地鉆起那干木頭來。
哪怕我明白其道理,作為風燧這個原始人,力氣也好,手掌上也皮糙肉厚的,但要鉆出火星來也確實不容易!
鉆了好久,才見到木頭有點兒冒白煙了。
我不敢松勁,強忍著手掌與鉆木摩擦產生的火辣辣的感覺,繼續使勁地搓動著木棍。
終于,看見那干木頭鉆孔內冒出青煙了,我仍不敢松懈,還得使勁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