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仙,這是這個月的糧,您可掂量清楚,不多不少,正正好吶。”
說話之人是個皮膚黝黑的精壯男人,說著遞過一個打包結實的布袋。
“不礙事兒大叔,走了嗷。”
被喚作“小仙”的少年,年約十五六歲,面容俊美,皮膚白嫩如凝脂,仿佛能掐出水來,不像是個修道之人,倒像是個富家少爺。
他叫吳涯,因是附近山上“觀云宗”的弟子,故被稱為“小仙”。
觀云宗作為這片區域內唯一的宗門勢力,肩負庇護周圍十里八鄉的責任。
受庇護的村民也會定期向觀云宗繳納錢糧以表感謝。
而吳涯就是這次來收糧的弟子。
“真是個苦差事啊,撈不著油水,要是哪家缺斤少兩了還得我來擔這個責任。”
吳涯騎著運糧的馬車嘆著氣道。
天色漸暗,暮色如輕紗籠罩大地,馬車己經踏上返回宗門的路。
吳涯索性在后方板車上找了個空位躺下,望著天邊漸隱的晚霞,陷入回憶。
與那些拜入宗門的弟子不同,吳涯自記事起就在觀云宗生活。
因為他還在襁褓中時就被遺棄,被前任老宗主從外面撿了回來。
而老宗主還非說他是什么萬古難遇的道體,首至臨終前還叮囑接任的大弟子,即現任宗主,務必照顧好吳涯。
隨后,現任宗主遵師命,將吳涯收為關門弟子,親自教導。
然而,吳涯非但未展示萬古無雙的體質,反而像是爛泥扶不上墻一般,在宗主親自教導之下修煉進度居然還不及普通弟子的一半。
久而久之,饒是宗主都對他失去了耐心,不得不承認是師傅看走了眼。
最后,念及老宗主的情分,只將其降為雜役弟子,在宗門中做些收糧打雜的差事。
否則以他的資質,連觀云宗的山門都沒資格踏入。
吳涯躺在馬車上,思緒漸漸模糊,一天的勞累使他的眼皮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