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統的建議也談不上。
我覺得除了任課教師以外,可以設立專職的輔導老師,負責在自習課上給學生答疑講題。
您也知道,我平時在給外面的學生輔導功課,對課外輔導了解一些,現在的輔導機構很多,雖然收費很貴,但依然很有市場,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咱們學校可以配備相應的輔導老師,一方面減輕家長負擔,另一方面還可以提升咱們學生的成績。”
鄭啟思認真地聽完章原的建議,凝思了片刻,對他說:“好。
高考結束了,你先好好放松一下吧。
和以前一樣,有事學校會聯系你,沒事的話,你可以自由地出入學校。”
章原離開了校長室,鄭啟思陷入了沉思。
他真沒想到一個年紀輕輕的學生,能關心學生成績兩極分化這種問題,還留心了好老師,給出了好建議。
他是去年的高考理科狀元,今年的探花,但成績好的學生未必就有社會責任感。
大部分高中生只關注自己的成績,大學生關注獎學金,畢業后關心自己的就業,老師關心好學生的成績,看能給自己帶來多少獎金。
這些說來也是正常的,身外之事,高高掛起,做好自己,己是不錯。
這幾年,章原靠給學生輔導賺了不少錢,其實也不能說是賺,他要求家長把這些輔導費以捐款的名義轉給福利院,自己不收分文。
這應該也是章原不去上大學的原因之一。
光這些舉動,就足以讓鄭啟思佩服。
三十年前,鄭啟思和同鄉何魯般一起參軍。
何魯般的父親是當地有名的木匠,從何魯般的名字不難看出,父親肯定想讓他子承父業,但那個時代當兵入伍是很多孩子的夢想。
入伍一年后,他們隨部隊參加了老山戰役。
退伍后,何魯般開始從承包小工程做起,慢慢做大做強,成了一名了不起的企業家。
鄭啟思則考進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