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的頭腦里會有情緒呢?
這其實和進化有關。
達爾文提出,人類在繁衍生息中要爭取最大的進化優勢。
經過漫長的進化,趨利避害的心理和行為己經深深地烙印在人的基因里。
反映在情緒上,當人們占據生存優勢時,容易產生積極的、正面的情緒。
比如,獲得充足的食物、住進舒適的房子、結識親密的伴侶,這些都讓我們產生心理滿足感。
反之,當人們處于生存劣勢的境地時則容易產生消極的、負面的情緒。
比如,遭遇失戀、失業、破產等不幸的狀況,就會讓人感受到不同程度的痛苦。
既然情緒是進化的產物,那么就像人的膚色、身高存在差異一樣,人們情緒的進化程度也不同。
歌詞里唱到:“每個人有他的脾氣。”
我們可以發現,有的人“一點就著”,有的人則是“老好人”。
這也就意味著,每個人都有自己情緒的雷區。
如果你越雷池半步,就容易觸發別人的憤怒;而在這個區域以外,你就能和別人和睦相處。
有些人身上的雷區很多,每個都標明了“閑人免進”,這類人情感豐富,又細膩敏感,所以容易情緒化。
有些人的情感就比較敏感,身上的雷區可能相對比較少。
即使聽到各種大喜大悲的消息,他的情緒依然不會有太大的波動。
情緒的產生,除了跟外界的刺激有關,也跟這個人的主觀意識有關。
比如,同樣是失戀,有的人覺得,沒有了愛情就活不下去,在很長的時間里都處于一種情緒低落、萎靡不振的狀態;有的人覺得,兩個人合得來就在一起,合不來了就放手,很快就能走出失戀的狀態,開始新的生活。
快樂是一種積極正面的情緒。
當人們快樂的時候,心情是愉悅的,身體是舒適的,大腦是活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