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道德經原文和譯文及相關故事良心推薦 第495章 (第1頁)

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這世間的大道啊,若用言語去表述它,那所說出來的道,就不是永恒不變、無所不包的那個真正的道了。

就如同世間萬物之名,一旦我們給它定義了一個名稱,那這個名稱也只是一個暫時的、有限的稱謂,并非其本質的永恒之名?!?/p>

尹喜側耳傾聽,眉頭微微皺起,眼中露出思索之色,似懂非懂地問道:“那如何才能體悟這真正的道呢?”

老子微笑著,目光依舊深邃,接著說道:“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這天地最初,是一片混沌虛無的狀態,我們稱之為‘無’,而從這虛無之中,孕育出了萬物生發的根源,也就是‘有’。

這‘有’與‘無’,看似對立,實則相輔相成,它們相互作用,共同推動著宇宙萬物的循環往復、生生不息。

就像這天地間的白晝與黑夜、春夏與秋冬,有了陰的寧靜,才有陽的生機;有了陽的熱烈,才有陰的沉淀。

萬物在這有無相生之中誕生、發展、變化、消亡,然后又回歸于虛無,再重新孕育新的開始。”

尹喜微微點頭,目光中透露出一絲恍然,又問道:“那我們為人處世,又該如何遵循這道的法則呢?”

老子輕撫胡須,神色平和地說:“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我們要時常讓自己的心境處于一種空靈、虛無的狀態,摒棄過多的私欲和雜念,這樣才能洞察到道的微妙之處;同時,也要從萬物的實有之處去觀察它們的邊界和表象,了解它們的發展規律和相互關系。

比如這山川河流,從它們的存在之形,我們能看到水流的走向、山巒的起伏,這是‘有’的呈現;而當我們靜下心來,感受山川河流背后那蘊含的自然之力、天地之氣,那便是‘無’的妙處。

我們要學會在‘有’與‘無’之間把握平衡,順應自然之道,不刻意去追求、不強求結果,讓一切自然而然地發生?!?/p>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