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我將九千歲尋我的事,和張恕說了。
張恕執卷的手指驟然收緊,昏黃燭火在他眉弓投下濃重陰影。
他今日未戴官帽,鴉青發絲垂落肩頭,倒顯出幾分年少時的影子。
可當他抬眼看我時,那雙眸子凝著化不開的墨色。
知知,他喉結滾了滾:一直以來,你心心念念的便是為應家夫婦洗刷冤屈。如今,這機會就擺在眼前,你為何不答應他
我抬眸,反問道:
你還要瞞我到什么時候
話一出口,張恕的身體猛地一僵。
入宮后,不斷回憶在應家的歲月,我逐漸察覺到諸多不對勁之處。
我的養父母,是我曾經以為的清正廉潔,還是判書中貪婪無度
那些零碎記憶突然嚴絲合縫。
養父母總在清明燒兩倍紙錢。
他們因愧疚養我十余年。
可養我的每一錠官銀都沾著尋常百姓的血。
張恕撫平我的眉間,輕聲道:
如九千歲所愿,我已經向陛下求了外放,你可愿意與我一同走
我忽然想起年少時,有一年的驚蟄雨來得急。
我正在書房抄書,忽聽得西墻根傳來瓦片脆響。
扒開竹簾望去,少年張恕正抱著油布包裹在墻頭進退維谷。
春衫被雨打濕貼在單薄脊背上,發間還粘著半朵打蔫的玉蘭。
我支起窗牖,看他手忙腳亂,便笑道:
寬予哥哥,誰教你爬墻頭的
張恕慌得險些跌下去,卻把懷中包裹護得嚴實。
我聽說你逃學被父母禁足了。
我笑嘻嘻道:我逃學,你爬墻,豈不是天生一對
我自幼看不下那些經文,張恕卻不一樣,他最擅讀書。
可他不勸我。
只從懷里拿出一盒桃花糕。
喏,下次不要和別的小姑娘為了一塊糕點打架了,丟人。
我一邊咬著糕點,一邊氣鼓鼓道:
才不是為了糕點,分明是她們笑話我是爹娘撿的。
眼前,張恕見我許久不答,便拿出一個盒子:
你若不愿意,我這些年也攢了些薄產......
我打斷他:
愿意的。
蓬山萬重,與子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