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地籠取回來。
將門鎖好,提上一個桶來到老塘邊,幾個年邁的老人都在挑水,一邊挑一邊抱怨今年天旱。
路宇見到這幾個老人,趕緊來挨得近的三個打招呼。
“秋菊二奶奶,旺林大爺爺,建華二伯,挑水澆園子啊?”
隊里都是一個姓的,往前翻翻族譜都是共一個祖宗的。
而且這些人的年齡最小也有65了。
秋菊二奶奶也笑咪咪的回答,“是啊,今年天那么干,不澆水菜可種不出來。”
“城里伢兒怎么回農村了,在縣城空調房住著多潤味(滋潤)呢。”
旺林大爺爺調笑道。
路宇聽得首咧嘴,然后走向自己的地籠位置,把籠子提起來,剛一拉地籠,就聽到網里打水花的聲音,這聲音把幾個老人的目光都招來了。
將網拉起來,路宇都驚呆了。
蝦米,鯽魚,鯉魚,白條,麥穗,扁魚,黃鱔,黑魚,草魚,甲魚,還有幾條帶紋身的,三米長的地籠塞得滿滿當當的。
五個老人也驚呆了,塘里的魚有那么好抓嗎?
在他們震驚的目光中,路宇把自己帶來的桶裝滿也才裝了三分之一,趕緊向旺林大爺爺借桶。
旺林大爺爺愣愣的把兩只桶交給了路宇。
路宇把地籠里的魚先倒出來。
將幾條帶紋身的用棍子清理掉。
把三條一斤多重的草魚,西條8兩左右的扁魚扔回了塘里。
西條黑魚,挑大的給了三位老人(另外兩位老人是其中兩位的老伴)一人一條,最大的一條有兩斤多,最小的是路宇這條也有一斤半。
和旺林大爺爺借了扁擔,將三桶魚蝦挑回了家。
回到家,路宇先從自家找出兩個桶,替了大爺爺的桶,給大爺爺還了回去。
還桶的時候還看到了路媽也在塘邊,幾個老人在夸著路宇會抓魚蝦,懂事,聽得路宇那叫一個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