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一世不一樣,江曉東提前布局,雖然大康無論從技術和資金都不是老師傅的對手,但占了先機,一下就讓大康有運營的資本。
方便面這玩意真屬于研發出來,市場一接受就能等著賺錢的商品,大康三個月就賣了上百萬,半年時間已經突破數百萬銷售額。
按照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五年時間翻幾十倍真不是做夢。
所以老師傅必須要扼殺大康,收購不成,那就不用想了,全力以赴打垮對方。
商場如戰場,半點猶豫就會敗北。
韋家人都覺得大康不堪一擊,畢竟在資本面前,只要熬上半年,你這個大康就等于出局了,所有渠道都被人占領,你拿什么跟我斗啊?
偏偏在半個月之后,平遠省城日版刊登了一篇文章‘國貨當自強’!
這文章一出,引發了許多人的共鳴,第一時間跳出來為之鼓掌的居然是國內一家電器廠的老板。
專訪刊登在寧南日報上,對方重點說了國貨必須自強,要不然就會被進口貨蠶食干凈,最終國人沒有自己的品牌,用的全部是外國商品。
緊接著各大日報紛紛轉載,一時間國貨這兩個字變成了熱搜一般的東西開始席卷各大地區。
韋英舟看見這文章,第一時間覺得不妙。
老師傅是一個合資品牌,企業和資本都來自外面。
果然他的擔心并沒有道理,僅僅三天過后,又一篇文章出現,描寫了老師傅和大康之間的商戰。
整個過程完全就好像當事人口述,從對方上門收購,到對方發動價格戰,一切都是有預謀的,就是要扼殺國貨產品,不許民營企業發展。
這篇文章隨著上一篇國貨當自強引發了許多人的討論,因為作者還列舉了許多國貨品牌在這幾年被國外資本收購的情況。
一旦收購意味著被雪藏,意味著這些品牌最終會消失,而市面上只會出現進口商品。
隨著許多有見識的群眾開始認識到問題,大康方便面的銷售開始緩慢提升起來,再也沒有持續不斷往下跌。
江曉東這手段雖然不光彩,但商場如戰場,只要能贏,打點輿論戰根本無所謂。
韋英舟的電話直接打到大康廠辦公室,江曉東接了之后不承認,也不否認。
“江先生,你這樣做也太卑鄙了。”韋英舟冷笑道。
江曉東撇嘴道:“輿論跟我無關,再說你們現在還占據國內方便面市場第一的寶座,怎么就恨不得我們這樣的小企業去死呢?”
“我的收購協議還是有效,你如果不低頭,那我還會繼續。”韋英舟已經從外部籌集了資金,這價格戰他打算繼續打下去。
江曉東撇嘴道:“行啊,我會用各種辦法活下去,只要我熬過這半年,看你們怎么死。”
“嚇唬是沒用的,這有實力才能贏得這場仗。”韋英舟得意說道。
江曉東說道:“那我就告訴你,我又不是單打獨斗,我有外援的。”
“那我還真得看看你的外援多厲害。”韋英舟哈哈笑道。
江曉東撇嘴道:“你們那座島上排名第一的方便面,好像不是你們老師傅這個品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