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后。
晨光初綻,薄露未散。
青梧書院落地建成。
青瓦白墻的書院矗立在蒼松翠柏之間,墻邊兩株梧桐的枝葉縱橫交錯,隔著晨霧撒下細碎的金光,正落在紅底金字的匾額上。
微末著一襲素雪色廣袖長裙,外罩一件頗具書香氣息的霧灰色紗衣,鬢間只簪一支翠玉雕成的筆簪,款款站在敞開的朱漆院門前。
趙晏一身玄色錦袍玉帶,正負手陪于她身側。
兩人身后,是身高丈余的文昌帝君玉像。
身前,是除卻三甲外的三十三名今科學子,他們正整齊列隊,手里攥著入院名帖,激動看向立在臺階上的眾人,只待院長親手剪了紅綢,便要沖入院中。
“聽說青梧書院的藏書閣收盡了天下孤本!”
“何止!今科狀元與榜眼親自授課,米公更是常坐論學,今次第一批學子,可只收榜上有名的!”
兩個學子正熱烈地討論著,忽被身后老丈撞了腰,“這書院若是早開十年,我家小子也能榜上有名啊。”
人群后方,百姓推搡著往前擠,小販趁機兜售筆墨紙硯,幾個孩子坐在父親肩頭,指著匾額咿咿呀呀地念,“青——梧——書——院——”
“青簡凝墨,承古續今通圣意。
梧庭聚賢,文德致知啟天心。”
“好聯、好聯!”
米孚立在楹聯下撫須品讀,米襄捧著名冊喚他,“今日是開院儀式,不是品聯大會。”
人群中有人高呼,“天爺,是米氏兄弟!”
“這書院到底什么來頭?那竟然是陳老先生!我祖父當年就是讀他的《治學錄》考中的進士!”
“女子為院長,當真頭一次見!”
微末肅然端立玉階正中,衣袂如流云般舒然翻卷,她接過禮官遞來的金剪,輕輕剪斷身前紅綢,“青梧書院,今日開院——”
“承蒙諸位厚愛,愿諸君格物致知,修身明德!”
隨著紅綢落下,院門前頓時變成一汪歡呼的海洋,學子們高呼著沖向米襄點名造冊,連圍觀百姓也被好生請進了院中。
文昌帝君玉像后,恢宏講堂的雕花梨木門齊齊大開,隱約能看到排列整齊的烏木桌案,堂上備著瓷燈與硯臺,上懸一副墨色如新的《萬卷藏書圖》。
西側黛瓦白墻的屋舍連綿成片,每間門前都掛著素竹木簾,木簾一側還綴著刻有學子名諱的青木牌。
正對面的三層藏書閣飛檐斗拱,檐下懸著排整齊的青銅風鈴,經微風輕拂發出清脆的越響。
藏書閣前的九曲木橋橫跨一潭活水池塘,池中游魚錦鯉,紅白相伴地穿梭在碧綠蓮葉間。
穿過悠長的垂蔭小徑,可見院內最深處立著一座二層小樓,飛檐下懸著「澄觀堂」匾額,樓前兩株白梅斜倚相扶,二樓上軒窗半開,露出一角桌案,案上似還壓著張未干的墨卷。
“好院,真是好院啊。”
一位白發老丈拄著節杖,顫巍巍地撫過廊柱上雕刻的《勸學篇》,渾濁的眼中泛著淚光,佝僂的身影在人群中顯得異常孤寂。
書院內霎時人聲鼎沸,學子們三五成群的圍著名師請教,師長索性坐在講堂前的臺階上,學子更是席地低坐,聚精會神的聽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