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太子制作出貞觀犁的消息,是馬周派遣東宮的人放出去。
沒想到百姓們的反響竟然這么大,前一刻還對太子罵罵咧咧,現在全都是一片贊揚。
李承乾微笑著點了點頭,不過并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
他現在做的這點事,和以前做的荒唐事相比,還遠遠不夠。
李承乾溫聲問道:馬詹事,印刷術和音譯注釋的進度如何
隨著雨季的來臨,關于洪澇災害的奏疏越來越多。
他這兩天忙著處理國事,并沒有去司經局和崇文館查看進度。
而且有馬周這個能臣在,他能把事情做好,也不需要自己過多操心。
馬周連忙回道:回殿下,印刷術已經完成了九成,再過幾天便能展示出來。
拼音注釋得晚一些,估計要7月才能編纂好。
聽到印刷術即將問世,李承乾的臉上笑容更盛。
就在這時,張師政低著頭從大殿外走進來。
太子殿下,太子少詹事張玄素,有要事找馬詹事商議。
李承乾朝馬周說道:馬詹事,你先去處理政務吧
現在東宮的政務繁忙,可不像以前一樣,只是分判訴訟之事那么輕松。
在東宮掛職的這幫官吏,他們需要負責處理的政務,和朝廷的尚書省并沒有太大的區別。
臣先行告退。
馬周躬身行禮后,快步離開弘教殿。
閑下來后,李承乾也在思考給薛仁貴找師傅的事情。
找李靖好還是李績
從兵法韜略來說,肯定是李靖更勝一籌。
可李靖今年已經73歲,沒有執掌具體的兵權,加上他還遭到李世民的猜忌,現在都是深居簡出闔門自守。
要是薛仁貴拜他為師,李靖后續對東宮發揮的作用有限。
而另一個軍神李績,他今年才50歲,還擔任兵部尚書的重職。
如果薛仁貴能拜李績為師,東宮和李績之間,便有了一道溝通的橋梁。
雖然短時間用不上李績這個人,可再過幾年,這道關系便能發揮作用。
想到這里,李承乾很快有了主意。
張師政,你去工部把杜荷請過來。
他是太子,不適合去見李績這種權臣。
而張師政這種親衛級別太低,完全不能彰顯他對李績的重視,派他去見李績恐怕會適得其反。
而杜荷是自己的心腹幕僚,又擔任工部侍郎的重任,他去見李績剛剛好。
諾。
張師政應了一聲快步離開。
過了小半刻鐘。
穿著一身深緋色官袍,腰胯金帶的杜荷,精神抖擻地從外面走進來。
為了區別不同官職品階,朝廷對官袍顏色做了嚴格規定。
三品以上官員穿紫色,四品和五品官員穿緋色,六品和七品官員穿綠色,八品和九品官員穿青色。
雖然四品和五品的官員都穿緋色官袍,但是官袍顏色并非完全一致。
四品官員穿深緋色,五品官員穿淺緋色。
除了官袍顏色以外,不同品階的官吏,他們腰胯的玉帶也不一樣。
三品以上官吏配玉帶銙,四五品官吏配金帶銙,六七品官吏配銀帶銙,八九品官吏配鍮石銙。
至于沒有品階的流外官吏,以及普通百姓,則佩戴銅鐵銙。
杜荷走到大殿中心,朝李承乾恭敬行禮道。
參見太子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