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三日后,正是約定回訪之期。
一大早,幾輛裝飾簡樸卻用料考究的馬車便停在了梧桐村顧家門外。
姜尚帶著幾名干練的仆從,親自登門。
隨車帶來的禮物,雖不張揚卻件件精致,顯是用了心思。
姜老爺子大駕光臨,有失遠迎,恕罪恕罪!
顧甲和柳氏受寵若驚,慌忙將姜尚迎進屋內。
顧清寒早已等候在側,見姜尚一身儒雅長衫,精神矍鑠,目光炯炯,心中暗道這老頭子果然不簡單。
他上前一步,躬身行禮:晚輩顧清寒,見過姜老先生。
語氣恭敬,姿態不卑不亢,眼神卻帶著審視。
姜尚打量著眼前的顧清寒,見他身姿挺拔,氣宇軒昂,比畫像上更添了幾分英氣,不由暗暗點頭。
落座奉茶,柳氏與顧甲在一旁小心陪著,生怕怠慢了貴客。
姜尚呷了口茶,目光溫和地落在顧清寒身上,笑道:清寒不必拘禮。今日老夫前來,一是回訪,二是與親家商議一下吉期,三嘛,也是想和你隨便聊聊。
看似閑談家常,顧清寒卻聽出了話外之音。
這隨便聊聊,怕才是今日的重頭戲。
姜老先生請講,晚輩洗耳恭聽。
姜尚微微一笑,問道:聽聞你年紀輕輕,便已是家中的頂梁柱。不知平日里,主要做些什么營生啊
回老先生,小子不才,平日里除了幫襯家中些許薄產,也搗鼓些手藝活計。顧清寒答道,早前曾改良過造紙之術,僥幸得了些許虛名。
哦造紙術姜尚眼中精光一閃,此術利國利民,你能有所改良,實乃大才。不知這其中,有何訣竅
顧清寒心中了然,這老頭子果然對造紙術感興趣。
他滴水不漏地回道:也談不上什么訣竅,不過是小子在古法基礎上,偶得些許心得,反復嘗試加以改進罷了。讓紙張更堅韌些,書寫更流暢些,如此而已。
他將過程說得輕描淡寫,關鍵之處卻一語帶過。
姜尚聽了,心中暗忖這小子應對得體,不驕不躁,倒有幾分城府。
他又話鋒一轉,問道:你常在鄉野行走,想必對如今天下大勢,地方民生疾苦,亦有所見聞吧不知有何高見
他語氣隨意,眼神卻銳利如鷹。
顧清寒想起趙老伯的提醒,知道這問題不好答。
他沉吟片刻,謹慎措辭道:晚輩一介草民,目光短淺。只知如今天下一統,陛下雄才大略,確是開創了萬世未有之基業。然,天下初定,百廢待興,六國遺民之心尚未完全歸附,加之徭役繁重,賦稅嚴苛,底層百姓的日子,確實過得艱難。若長此以往,恐生變數。
他既點出了問題,又將自己擺在商人的視角,不顯得過于激進。
姜尚聽罷捋須不語,眼神中卻多了幾分贊許。
這顧清寒見識不凡,且言語間分寸拿捏得極好。
談話間,姜尚目光掃過院中,無意間瞥見廊下晾曬著幾張泛黃的圖紙,上面用木炭勾勒著些奇特的符號和圖形。
旁邊墻角,還堆放著一些造型古怪的鐵質零件,像是某種農具的部件,卻又與尋常農具大相徑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