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04 (第1頁)

04

林雨晴跟著她走進主樓,電梯一路向下,最終停在了地下三層。

門一開,眼前的景象讓她呼吸一滯——

寬敞的實驗室內,數十名身穿白大褂的科研人員正在忙碌,全息投影懸浮在半空,展示著各種復雜的分子結構和機械圖紙。而在實驗室正中央,擺放著一臺她從未見過的精密設備,外殼上印著量子計算原型機-絕密的字樣。

歡迎來到你的新工作室。鄭雪微微一笑。

林雨晴被安排在一間特殊的畫室里。墻壁采用吸音材質,畫架旁擺放著高精度電子繪圖板,甚至還有一套納米級3D建模設備。

這些是......

為你準備的。鄭雪遞給她一份文件,‘繪夢計劃’的核心成員名單,包括材料學、量子物理、航天工程等領域的頂尖專家。他們都知道你的能力,并簽署了最高級別的保密協議。

林雨晴翻開文件,映入眼簾的是十幾位院士級別的科學家資料。她的手指微微發抖——這些人,曾經只出現在她的教科書里。

我需要做什么

鄭雪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從公文包里取出一疊照片,鋪在桌上。

這是我國最新型戰斗機的發動機設計圖,但渦輪葉片材料始終無法突破耐高溫極限。她的指尖點在其中一張照片上,理論上,有一種碳納米管復合材料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實驗室制備的成功率......不到萬分之一。

林雨晴瞬間明白了她的意思。

你要我......直接畫出來

鄭雪點頭:準確地說,是‘繪制’出它的分子結構模型。

林雨晴深吸一口氣,拿起筆。

科研團隊的首席材料學家——白發蒼蒼的陳院士親自向她講解材料的理論結構。全息投影中,無數碳原子以特定的方式排列組合,形成一種螺旋狀的納米管。

這種結構在理論上可以承受3000度高溫,但現實中,我們無法讓原子如此精確地排列。陳院士的聲音帶著遺憾。

林雨晴凝視著投影,手中的筆緩緩落在紙上。

她畫得很慢,每一道線條都精確到原子級別。畫室里安靜得只剩下筆尖摩擦紙面的沙沙聲。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目光聚焦在她的手上。

三小時后,她放下筆,輕輕將畫紙拿起——

紙上,碳納米管的結構栩栩如生,甚至隱約泛著微弱的藍光。

現在......試試看。她低聲道。

當她的指尖觸碰到畫面的瞬間,一道流光從紙面躍出,在半空中凝結成一塊拇指大小的黑色材料。

實驗室里一片死寂。

陳院士顫抖著接過那塊材料,放入檢測儀器。幾秒鐘后,屏幕上的數據讓他的瞳孔驟然收縮。

耐高溫性能......超出理論值15%!

整個實驗室瞬間沸騰。

接下來的日子里,林雨晴的能力被系統化地應用于各個領域:

航天材料:她繪制出新型隔熱涂層,使火箭發動機的壽命延長三倍;

量子計算機:她直接畫出理論上才存在的量子比特陣列,讓中國的量子計算技術領先世界十年;

醫療設備:她還原出人體器官的精確微觀結構,幫助科學家研發革命性的人工心臟。

但能力并非沒有限制。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