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第31章 崇左寧明:花山巖畫、壯人古道與左江峽谷的千年回音 (第1頁)

離開東興那天,天空陰著,海風漸漸遠去,山影卻越來越近。

我搭乘一輛前往寧明的長途車,沿著邊境公路一路北上。窗外是一座座奇形怪狀的石灰巖山,像是從地下猛然生出的骨骼,直插天際。河流從山下穿行,綠得發亮,像古人筆下的“青綠山水”。

寧明是左江畔的一座小城,它沒有喧囂的碼頭,也沒有金碧輝煌的廣場,有的只是山、水與巖石上的千年圖騰——花山巖畫。

那是我此行最想見的聲音。

一、左江碼頭:一河兩岸,百族同夢

抵達寧明時,已是傍晚。

我住進一間江邊的旅舍,老板是本地壯族人,姓覃,熱情爽朗。他遞給我一杯山楂茶,說:“晚上早點睡,明天坐船上花山?!?/p>

我點頭,望著窗外的左江,河面寬闊,江水呈青綠色,在晚霞照耀下泛著金光。對岸是一片石灰巖壁,遠遠看不出什么,但覃老板卻輕聲說:

“你再往前看些,那不是石頭,是祖宗的臉?!?/p>

我愣住,試著瞇眼去看,果然,隱隱能看到一些紅褐色的痕跡,在巖壁上若隱若現。

“那是花山巖畫,明天你就知道?!?/p>

我低頭抿了一口茶,心里已不平靜。

我寫下:

“有些畫不是用筆畫的,是用血,用火,用信仰燒在石頭上的?!?/p>

二、花山巖畫:時光與圖騰的合奏

夜深,我坐在竹樓二層,身下是左江溫柔的水聲,身旁是竹窗上映著巖壁余火的微光。

我攤開地圖,用紅筆連起寧明縣城、左江主干、花山巖壁、巖下古村與壯人古道,構成一條河谷中的曲線,仿佛一根拉緊的琴弦,而這片山水,就是它的共鳴箱。

我寫下:

“寧明不是繁華之地,卻是廣西文化的脈搏。《地球交響曲》在此奏響巖音之章,火光是音符,巖畫是歌詞,壯人之歌,是來自兩千年前的低吟。在這里,每一滴水都記得祖先的臉,每一塊石都回響舊時的名字。”

我抬頭望向夜色中那塊高懸的巖壁,它在月光下安靜佇立,像一個永不謝幕的歌者。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