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吳阿蒙。
列車自赤峰南下,穿越丘陵與殘雪點綴的遼西大地。清晨薄霧之下,天地間呈現(xiàn)出一種蒼黃與青灰交錯的沉靜,窗外的樹影、廢棄的軌道、偶爾一排排紅磚老房,都在訴說著一段沉默而倔強(qiáng)的過往。我的心情,也像這片土地一般,被壓低了聲音,卻更真切。
阜新。這座城市曾因煤炭而榮耀無數(shù),后來又因資源枯竭而黯淡無聲。世人眼中,她仿佛一段逝去的工業(yè)往事。然而,真正的阜新,遠(yuǎn)比外界想象的更堅韌——她在煤層的余燼之上生出新芽,在每一道裂痕里悄悄亮起微光。這一次,我不是為尋找繁華而來,而是要見證一座城如何在平凡中自我修復(fù),如何在重壓下依舊活出溫度。
一、海州露天礦:大地的傷痕與民族的呼吸
我的,阜新,記。她曾沉于黑,卻以微光重塑自己。她不再炫目,卻溫暖。”
下一站,是盤錦。
我要去那片被蘆葦與紅海灘染紅的世界,讓大地與海奏響最動人的交響。
盤錦,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