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第1章 群書治52 (第1頁)

拉薩·街頭的轉經少年

拉薩的陽光穿過大昭寺的金頂,在八廓街的青石板上灑下碎金。13歲的扎西平措縮在煨桑爐旁,指尖捏著偷來的轉經筒銅扣——銅扣還帶著攤主掌心的溫度,混著酥油茶的香氣,讓他想起媽媽臨終前轉動的那個舊轉經筒。

一、八廓街的“偷經少年”

扎西的童年是在轉經筒的吱呀聲與呵斥聲中度過的。爸爸在他七歲時死于雪崩,留下他和妹妹卓瑪跟著酗酒的叔叔生活。每天清晨,他蹲在八廓街的游客堆里,看他們把零錢塞進功德箱,把轉經筒摸得發亮——直到某天,他發現舊轉經筒的銅扣能賣錢,便偷偷卸下一顆,換了兩塊糌粑給餓哭的卓瑪。

“再偷就把你送去哲蚌寺當乞丐!”賣藏飾的阿佳揪住他耳朵,轉經筒的銅鈴在他頭頂搖晃,像極了媽媽下葬那天,經幡被風吹響的聲音。但他沒哭——比起疼,他更怕看見妹妹餓到舔手指的樣子。

叔叔說:“佛祖顧不上窮孩子,能活下去的才是本事。”于是他學會了在轉經人群中“穿梭”:游客摸轉經筒時,他的手跟著蹭過銅扣;信徒跪拜時,他順手撿起落在地上的零錢——直到那天,他撞上了一個戴眼鏡的漢人姑娘,對方手里的筆記本掉在地上,畫滿了轉經筒的素描,其中一張,畫著個穿藏袍的小男孩,正把銅扣放進妹妹的手心。

二、畫師的“唐卡之引”

姑娘叫林夏,是來拉薩寫生的美院學生。她蹲下來撿筆記本時,看見扎西手腕上戴著媽媽留下的紅繩——繩結里纏著半顆磨損的綠松石,和她畫里的細節一模一樣。

“你的眼睛像納木錯的水。”林夏遞給他一塊奶糖,“想不想學畫轉經筒?我教你把銅扣畫成星星。”

最初的學習像磕長頭——扎西握筆的手比抓銅扣時更抖,顏料滴在唐卡紙上,暈開的藍像他打翻的青稞酒。林夏從不生氣,只是帶他去看大昭寺的壁畫:“你看,這些畫師用金粉畫了一輩子,不是為了賣錢,是為了讓看見的人心里暖?!彼炎约旱呐f畫板送給他,背面寫著漢字“渡”,旁邊是藏文的“希望”。

改變發生在那個雪夜。扎西躲在林夏的畫室里畫妹妹的笑臉,窗外飄著初雪,電爐上的酥油茶咕嘟作響。忽然聽見巷口傳來哭聲——是個漢族小女孩摔碎了媽媽送的轉經筒,銅扣滾進了排水溝。他想起自己偷的完)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