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哪里有壓迫哪里便有反抗!
陜西宗室、官僚、士紳、胥吏兩百多年將陜西老百姓視作豬狗牛羊肆無忌憚的蹂躪。在他們看來這些賤民生來就是給他們這些“人上人”當牛做馬的,能被他們這些老爺們壓榨是你們這些賤民的福分。
陜西普通百姓也是何其不幸生在這如同地獄一般的大明王朝,而在這些老爺們看來他們是修了幾輩子的福氣才能生在大明朝做上老爺。幾輩子修來的福報不得狠狠的折騰一下?賤民們敢鬧事?爺手里的刀可不是燒火棍!
在陜西現在這一批的老爺們看來它們不過是像他們的前輩一樣去折騰老百姓,以前的老百姓為什么都不鬧事?獨獨現在的這批刁民開始鬧事?所以在它們看來不是它們的原因而是這群刁民們沒吃飽撐著了!
任何事情都有個度都有一個臨界點的,就比如普通老百姓的忍耐程度。如果家里還有口飯吃他們是絕對不會去造反的,隨你怎么折騰他們也不會反抗。任憑野心家們如何煽動只要家中有糧食就絕對不會跟著響應。
能把普通老百姓逼上造反的道路就只有沒飯吃快要餓死的時候,哪怕是快要餓死了有的老百姓也未必去造反!吃樹皮、啃草根、咽觀音土只要是能找到的吃的老百姓就會去茍活!
當有那么一批人帶頭之后,這些快要餓死的老百姓也就跟著一起。反正橫豎是個死,早死晚死都是死,還不如做一個飽死鬼!
大明官軍的屠刀能嚇退有糧食的順民但是嚇不倒快要餓死的饑民!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能在死前吃頓飽飯再堂堂正正的做一回人那也值了!
王二的轉進陜北徹底的點燃了陜西這個火藥桶,府谷的王嘉胤、張存孟,安塞的高迎祥這些明末主要的起義軍首領跟著揭竿而起!
另外延安府清澗縣的王左掛(王子順)也跟著響應,其余陜北各地到處都有饑民響應趁勢攻打官紳開倉放糧。響應地區也不局限在陜北就連陜南的漢中府也一樣有饑民起義,首領為王大梁,聚集饑民三千余人攻克了漢中府的略陽縣。這是繼王二攻克宜君縣之后陜西起義軍攻克的!”
糧餉問題已解決就開始進行軍事會議。
胡庭宴嚴肅的說道:“等糧餉征集到位立刻發兵剿滅賊寇!”
“延安、慶陽兩府由延綏巡撫楊鶴楊中丞負責!”
“西安、漢中兩府由本院負責!”
“另外給各府屬州及縣里下個文,令其自籌糧餉組織民壯將轄區內賊寇剿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