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第84章 (第1頁)

第84章

就連知道內情的吳城都張大了嘴巴,這個沈偉搞什么,改革方案不是靠字數取勝,重要的是質量。

這就是我們編制的車間試點改革方案,有些地方還不成熟,請各位領導和同仁多提寶貴意見。

齊云鵬和吳城下意識翻開,并迅速看完了第一頁。

嗯寫得還挺像那么一回事,一點也不像是臨時抱佛腳抄書抄來的。

而且非常有邏輯,一條條一項項,有理有據,絕對不是泛泛而談。

沈偉同志還是做了充分準備的嘛。

主持會議的劉舜臉都綠了。

他是當過廠長的,知道國企發(fā)展瓶頸的癥結在哪。

沈偉編制的方案中,提到了這些癥結不說,還提出了解決思路和具體辦法,比如打破大鍋飯,聯產計酬等等。

不好,上沈偉的當了。

原來他給省經委寫匯報材料,早就有了改革方案。

他抬頭看向張二鐸,但見張二鐸此時眉頭緊鎖,估計也看出了沈偉的門道,心情跌入了低谷。

各位領導、同仁,有人說我沈偉是技術出身,不懂改革。沈偉的聲音再次響起。

但我兒子曾經跟我說過這樣一句話,機械廠的病根不在設備,在人!

現在工人吃大鍋飯,干多干少一個樣,技術骨干被埋沒,混日子的人反倒安穩(wěn)。這樣下去,再好的設備也救不了廠子。

我聽說大毛有一家遠東機械廠,他們生產技術落后,工人沒有積極性,整個廠子死氣沉沉,我可以斷定,用不了多久,他們就得破產。

我們雖然學習的大毛模式,但不能走他們的老路,要想讓廠子活,只能打破大鍋飯,更要引進高科技人才。

一席話說完,會議室的目光都被吸引過來,大家眼里的狐疑早已不見,都開始豎起耳朵認真聽,沒有人再認為沈偉的改革是瞎折騰。

沈偉看了臺下的沈平章一眼,頓了頓后,繼續(xù)說。

大家手里的改革方案,可以帶回去慢慢看,我在這里簡單匯報一下,其實就是四步。

齊云鵬的鋼筆在筆記本上沙沙作響,快速記下沈偉說的要點。

吳城也趕緊記錄,為了能追上沈偉的節(jié)奏,字跡甚至非常潦草,只有他自己認識。

沈偉繼續(xù)說道:第一步,建立績效考核制度。按產量、質量、技術難度分級打分,每月公示榜單,前10%漲工資,后10%降獎金。

第二步,推行計件工資,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第三步,成立技術攻關小組,讓老師傅帶新人,攻克德意志設備的使用難題,誰學會操作就提拔誰當技術員,工資翻倍。

第四步,開放競聘,有能力的上,沒能力的轉崗培訓,培訓期間只發(fā)基礎工資。

他話音落下,短暫沉默后,掌聲如潮水般涌起,齊云鵬率先起身鼓掌。

他握住沈偉的手,驚喜說道:沈廠長,你講的太好了,果然是改革專家,這次現場會,非常成功。

坐在角落里的沈平章微微一笑,深藏功與名。

這個連環(huán)計,大功告成,為碳纖維的生產鋪平了道路。

張二鐸的后背沁出冷汗。

完了,一切都完了。

小丑竟然是自己。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