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馮盛才分外理解宋志明的做法,當朝舉子雖然被允許做些私人營生,但火鍋之火爆,必然會引起更多人的眼紅。
一個小小舉子,還是被趕出了家門的高官之子,還是避著些鋒芒為好。
轉眼間就過了正月。
班樓的生意日漸穩定,宋志明這半月里都安心在西城小院溫書。
清晨的薄霧籠罩住了整個京城,點點涼氣浸透人的皮膚。
宋志明書房的燈火早就亮起。
不大的書房里最顯然的莫過于一方書案,上面堆滿了四五五經和名家策論,以及自己花了好大的功夫搜羅來的近年科舉真題。
宋志明伏案掀開書冊,拿出自己反復修改的文章字句,與名家之言一點點作對比,這正是他一貫溫書的做派。
茶叔端著一碗溫熱的蓮子百合粥,敲響書房的木門:公子,這是老奴剛熬好的粥,趁熱喝了吧。
宋志明揉了揉酸脹的眉心,笑了笑:無事,春闈在即,多看一點是一點,況且我總覺得還有許多不足。
您把粥放這吧,晾涼些我再喝。
這時,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響起。
茶叔把蓮子粥放下,道:公子您坐這莫動,老奴去開門。
不多時,一道慌慌張張的的聲音在書房外響起,來人正是急色匆匆的董成。
自上次文會之后,以董成為首的幾個學子就經常來小院找宋志明探討文章。
宋志明在經史子集上多有欠缺,幾人又是自小從私塾中考至舉人的,對于大周朝的經史論著多有一番見解,宋志明從他們那得了好幾本在書肆難以買到的策論文章。
宋兄,不好了!
董成推開書房的木門,沒來得及寒暄就直奔主題。
小道消息說今年的主考官換人了,正是禮部的孫大人和李大人!
宋志明抬頭看著這位好友,一臉不解,實在不明白主考官換人有何驚慌。
大周朝歷年的春闈,為了公平起見,也以防考生有迎合考官偏好的傾向,四位考官的人選是不固定的。
不過一般也都是從幾個四殿兩閣大學士中遴選,今年怎么禮部也參與其中了
見宋志明仍舊一臉茫然,董成一拍大腿,點出其中要害:宋兄你可知道,孫大人和誰走得極近
你的父親,當朝御史大夫,宋忠賢!
宋志明皺眉:他不是我父親。
董成點頭:是是是。
孫大人雖然表面上是中立之派,可是和你父親......和宋御史私交甚好,在朝堂之中,政見多和左相相輔,卻又恰好每一條都提在了圣上的點子上。
近年來,隱隱有和右相麾下的趙學士一較高下的態勢。
而且......
宋志明見董成吞吞吐吐,開口催促他:而且什么
而且孫大人和那位李大人,是出了名的偏好古文,與之前盛傳的經史風格大相徑庭。
宋志明聞言,心中一緊:消息可否準確
孫大人和宋忠賢本就走得近,若是他出題偏好古文,那些晦澀的文章詞匯卻是他這個藍星土著一時半會兒惡補不了的。
董成肯定點頭:千真萬確,我好友的父親在衙門做事,特意叮囑他這兩日趕快準備新的文章。
孫大人最是不喜辭藻華麗的文章,注重古文的意境表達和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