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你怕不是隨手亂點吧怎么這么巧,贗品就在你眼前啊
李雨桐立刻開口譏諷。
姐姐說得對,他和我們一樣是蒙的。爺爺,李牧這是瞎蒙的,對吧
李思雅立刻附和。
南宮羽慧沒吭聲,走到蘇逸的字畫前,仔細地從上到下、左右查看。
怎么看都覺得這幅字沒問題啊,應該是蘇逸的真跡吧。
她再次得出結論。
字跡確實很像,但要從外象看內里。
李牧開始講解。
蘇逸寒窗苦讀十年,終被皇上欽點為探花郎。那年他春風得意,騎馬游街,萬人稱頌。
但他的光鮮背后,有著一段極為凄苦的過往。他七歲時母親病逝,十歲父親續弦,繼母待他涼薄。
沒錯,蘇逸的童年非常悲苦。他父親續弦后,便把他視作累贅。
南宮羽慧點頭回應:我也知道這些。
看來你對蘇逸也頗有研究。
李牧贊賞地點點頭,繼續說道:
蘇逸讀書,是為了替母親陳氏爭一口氣。他母親閨名叫‘靈’,蘇逸為了避諱這個字,寫‘靈’時總是少寫一筆。
現在我們一起讀這首七言絕句。
片片新芽浮若靈,應知盡是嶺間英。
農家笑采清明季,方得紅爐共雨烹。
這是一首描寫春茶的詩,展現出品茶時的清幽雅致。
李牧一字一句讀完,還簡單做了注釋。
誰不會認字啊還要你念出來是不是沒話說了,故意拖時間
李雨桐沒好氣地打斷。
雨桐,別說話,讓牧兒繼續講。
李興國眉頭一皺,語氣不悅。
李牧掃了李雨桐一眼,淡然道:
這幅字里出現了一個‘靈’字,三個‘口’一個不少。如果這是蘇逸親筆,就不會這么寫。
如果你們見過蘇逸的真跡,只要帶‘靈’字,肯定都會缺一筆。
所以,這幅字并非真跡。
李牧說完,靜靜地看著眾人。
你的意思是,后人仿寫這幅字時,不知道蘇逸避諱母名的習慣
李興國臉色不太好看,語氣卻帶著幾分相信。
他記得這幅字是自己在拍賣會上高價拍得,當初為了顯示珍愛,還把自己的私章蓋在了蘇逸私章下方。如今卻被指出是贗品,等于是自打臉,自然頗為郁悶。
這些話不過是你一面之詞,誰信你你別告訴我們這是蘇逸親口告訴你的。
李雨桐尖刻地諷刺。
李牧心想:你猜得還真準,那確實是蘇逸親口告訴我的。
當年他們常一起飲茶論詩,關系深厚,蘇逸便把自己的身世如數道來,并即興寫下這首七言。
那會兒,李牧還指出靈字寫少了一筆,蘇逸解釋說:
霖是我母之名諱,故而略去一畫以示敬意。
當時他甚至把靈字刻意讀作霖,只為避母諱。
所以李牧對此記得格外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