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第262章 (第1頁)

這一切,早已回到宋家小院舒舒服服補眠的葉西西當然不會放在心上。

她昨晚陪著孫淑娟挖了一晚上的箱子,如今正懶洋洋的在床上抱著自家男人睡大覺呢。

她連續上了幾天班,今天休息。

宋硯洲是清晨五點多的時候回來的,洗去一身疲憊后便上床抱著香噴噴軟綿綿的媳婦兒睡覺。

晚上守了一夜瓜田,早上也不用下地干活。

兩人就這樣緊緊抱在一起,睡到自然醒。

醒來兩人又在床上膩歪了好一會,起床的時候已經是上午10點,宋振國、周淑蘭和宋曉蕓早就下地干活去了。

用完早餐,宋硯洲去院里劈柴,葉西西就坐在竹躺椅上看高中課本。

期間郵遞員來了一次,除了報紙,葉西西還收到了報社的回信。

信里是一張報紙和幾張糧票肉票,報社的編輯首先是感謝并對葉西西的稿子表示高度認可。

“......文章以生動筆觸展現了廣大勞動群眾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昂揚風貌,字里行間洋溢著無產階級革命熱情......”

“另附全國通用糧票伍市斤、肉票貳市兩,雖非稿酬,卻是編輯部同志從辦公物資中調劑出的一點心意......盼您繼續深入生活、扎根群眾,多創作反映時代精神的優秀稿件......”

隨信是刊登葉西西稿件的兩份不同日期報紙。

先前投遞的兩篇文章都被采用了。

結合報社編輯給自己的信,葉西西問了宋硯洲才知道,原來在特殊的十年期間,稿費被視為“資產階級法權”的產物,遭到批判。

當時的官方表述認為,收取稿費是“追求個人利益”,不符合“無產階級文藝路線”。

因此,全國范圍內的報刊、出版社基本停止支付稿費,取而代之的是少量的實物獎勵,如糧票、日用品,或政治榮譽,如“積極投稿人”稱號。

也就是說,特殊年代沒有稿酬,全憑個人熱情發電。

葉西西攥著手上的票據,額頭冒黑線。

之前她想著拿到稿酬再給宋硯洲一個驚喜,寫稿時一直偷偷避開他,家里誰也沒告訴。

宋硯洲看著一臉無語的小女人,忍不住揉了揉她的頭,“我當你早知道這事呢。”

他抽出還散發著油墨味的報紙,刊頭紅章在陽光下泛著油亮的光。

“你看,你的文章占了半版呢,連公社黑板報都得抄去做范文。咱們這十里八鄉,能上省報的可沒幾個,大家見了你都得叫你一聲老師了。

媳婦兒,你寫的文章能上報,比很多人都厲害了!再說了,編輯不是給你寄了糧票肉票嗎?”

葉西西想了想,掏出兩顆糖,自己一顆,男人一顆。

含著糖,甜意漫開的瞬間,想起編輯信里那句“期待您繼續來稿。”

從現代的職業發展視角來看,這個年代投稿雖然沒有稿酬,但是稿件能上報卻是一件光榮的事情,能為她未來的工作積累更多的隱性資本。

就比如在后世的大學里,大家不也爭相參加各種競賽,考取各種證書嗎?

這些都是隱性的競爭資本。

她揚了揚下巴,“我下次寫個連載,把咱們青禾村的故事全登上去。”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