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劉維民和梁瑜的相繼出面,現場那幾乎凝固的緊張氣氛這才有所緩解。
祁同偉卻仍自處于巨大的震驚之中,目光不自覺的落在梁瑜身上。
梁瑜怎么會出現在中紀委的調研隊伍?一個不久前還在京州上大學的學生,怎么搖身一變,就成了中紀委的人了?
更讓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梁瑜竟然會在他被何濤當眾敲打之際,主動開口為他解圍。
祁同偉內心非常清楚,也無比懊悔自己上次那致命的“站隊”錯誤。
梁瑜此刻的舉動,是寬?。窟€是試探?......祁同偉心中驚疑不定,各種念頭翻騰。
就在祁同偉心緒翻騰之際,梁瑜的目光平靜地掃了過來。
那目光仿佛只是無意掠過,但在兩人無意間對視時,梁瑜還是對著他,輕微地頷首示意。
動作幅度小得幾乎可以忽略,帶著一種純粹的禮節性,沒有一絲熱絡,更遑論親近。
梁瑜收回目光,內心一片清明透徹,他當然不是要保祁同偉。
祁同偉上次的抉擇,已經赤裸裸地暴露了他無法割舍那攀附的藤蔓。
這種心中藏著雷、腳下踩著鋼絲的干部,對于現在的梁瑜來說,沒必要靠太近。
他方才開口,是因為何濤這把“火”,燒得太快、太旺、太不合時宜了!
從踏入漢東的那一刻起,梁瑜就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位副組長何濤。
身上有股對漢東省近乎刻板的不信任感和預設的批判立場。
何濤帶著一種督導、糾察的心態,他太急于“發現問題”,甚至隱隱有借機立威,敲打地方的意圖。
然而,這與他們此行的核心使命簡直是南轅北轍!
梁瑜心中無比清晰,只有將這項凝聚了他心血的制度迅速、有效地在漢東落地。
那才是對他最有利的局面,也是他往后安身立命的根基所在。
誰敢在這個節骨眼上給他人為制造障礙。
哪怕是名義上的主導劉維民,他也會毫不猶豫地出手修正!
對抗和猜疑,只會讓試點寸步難行,正因如此,他才選擇用無可厚非這四個字。
看似輕描淡寫的肯定,實則為這場角力精準地劃下了一條界限。
劉維民的思想仿若與梁瑜高度契合,他隨后順勢提議去行政中心聽聽意見。
輕描淡寫的將一場劍拔弩張的沖突,轉化為了一次正式的考察。
將急于表忠的祁同偉,以必須拿出真章的基調,精準地置于了眾人的目光下。
他們調研組看重實績、務實的態度,也就不言而喻。
待梁瑜等人都上了車輛,調研組車隊率先駛離了省zhengfu。
留在原地的祁同偉這才快步走向自己的警務奧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