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爬到端妃腳下,哀聲哭求:“母妃,兒臣是皇長孫的生母啊,兒臣死了不要緊,可皇長孫這輩子就要背負污名,您忍心嗎?”
端妃半睜開眼,低頭對上她殷切求生的眸子,嘆息道:
“李氏,你父親是個六品官,而貞蔚的父親只是個酒樓的賬房先生,你便欺負她沒有背景,沒有權勢,即便死了,韓家也不敢上門為她喊冤。
“可是,貞蔚是從檀慶宮出去的,她是本宮千挑萬選,挑出來,舍了給循兒做侍妾。去王府前,她日日陪著本宮吃齋念佛。
“你口口聲聲孝敬本宮,抄寫佛經迎合本宮,可你在害死貞蔚時,可曾想過本宮?你害死她時,可曾想過為你腹中的孩兒積福?
“讓皇長孫一生背負污名的人,不是本宮,而是你這個做母親的!”
李側妃不斷搖頭:“母妃,母妃,不是這樣的”
賬不是這么算的。
若她不除掉韓氏,皇長孫還是皇長孫嗎?還能在端妃眼中如珠如寶嗎?
端妃在王妃過門前,給王爺納好幾個妾,不就是擔心已到了通曉人事年紀的太子搶先生下皇長孫,便急吼吼地讓端王的兒子搶占皇長孫的名頭嗎?
皇帝兒女眾多,真正重視的,其實就只有身份特殊的那幾個而已,皇長子紀循就是其中之一。
可見,長子對男人來說,意義是不同的。
端妃母子多年來,小心翼翼經營著“與世無爭”的好名聲,一朝被李側妃破壞個干凈,別提她多憎惡李側妃了。
事到如今,若想遮掩李側妃的丑事,便要sharen滅口,可三司盯著王府的一舉一動,sharen滅口又要牽扯出新的人命官司。
這就像一個漩渦,只會越陷越深。
為今之計,只能把李側妃交出去。
端妃憐憫地道:“李氏,sharen償命,佛祖也救不了你。人,總要為曾經犯下的罪孽贖罪。你有兩條路可選。”
李側妃聽到前面,心神俱碎,聽到最后一句,忙含淚驚喜地問:
“求母妃指點兒臣!”
“第一,你去自首,皇上興許會看在皇長孫的面子上,饒你不死,但定是活罪難逃,事情鬧得沸沸揚揚,你可能會流放,可能會關入監牢,以平息民怨。”
李側妃驚慌搖頭:“那第二條路呢?”
“剃發出家,去庵堂修行。”
剃發?她目光上移,落在端妃一頭濃密的烏發上。
“兒臣可不可以,帶發修行?”
端妃反問:“你覺得可以?”
李側妃垂下視線,搖頭。
她若不剃發,代表不誠心,三司和韓家人不會放過她的。
可一旦剃發,她昧著良心sharen掙來的權勢富貴,便要一朝成為浮云了!
那么,她如此拼命是為了什么呢?
為了皇長孫嗎?
有一個sharen的母親,還是為了爭奪皇長孫的名頭去sharen,世人會怎么看待皇長孫?
李側妃伏在地上,泣不成聲:“母妃,兒臣知錯了!兒臣選第二條路。”
她不敢賭。
皇帝好面子,或許真的會殺了她,掩蓋皇家丑聞。
端妃眼底掠過一道寒光,悲憫的聲音充滿安撫人心的味道:
“李氏,你是個好母親。去抱抱皇長孫吧,今日之后,不知你母子二人何時方能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