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第83章 (第1頁)

看著那些康復中的士兵,躺在干凈整潔的病房里,有專人照料飲食。

他們忽然覺得,這已經不是他們所熟悉的那個,充滿了血腥和惡臭的傷兵營。

這里,更像是一座醫學的圣殿。

而更讓他們感到不可思議的,還在后面。

在秦源的力排眾議之下,李世民最終同意,對那些被俘的高句麗傷兵,也進行同等的醫療救治。

當第一批高句麗傷兵,被小心翼翼的抬進這座掛著紅十字旗幟的醫院時,他們是絕望的,麻木的。

他們以為,自己即將迎來的,是折磨和死亡。

然而,迎接他們的,卻是干凈的傷藥,溫暖的食物,和唐軍醫生那雙雖然隔著手套,卻依舊能感受到溫度的手。

一名高句麗的百夫長,他的手臂在戰斗中被雪紋鋼刀砍中,傷口深可見骨。

他本以為自己死定了。

但現在,藥王孫思邈,這位在大唐被奉若神明的老神仙,正親自為他清洗著傷口,用精湛的手法,為他縫合著斷裂的肌肉。

老人家的動作很輕,很專注。

那名百夫長,看著老人慈祥的眉眼,看著周圍那些忙碌的唐軍醫護,他再也忍不住了。

這個在戰場上流血不流淚的漢子,像個孩子一樣嚎啕大哭起來。

他的哭聲,感染了整個病房。

所有被救治的高句麗傷兵,都流下了眼淚。

他們被這種,超越了國仇家恨的人道主義精神,徹底的擊穿了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他們知道,他們面對的是一支無法戰勝的軍隊。

因為這支軍隊,不僅有最鋒利的武器,更有最仁慈的心。

征服人心,有時候遠比攻城掠地,更加重要。

捷報,如同長了翅膀,飛回了長安。

整個大唐,都陷入了狂歡的海洋。

秦源,也收到了來自長安的家書。

信是程處默派心腹快馬加鞭送來的,里面有厚厚的一沓。

第一封,是青蘿寫的。

小丫頭的字,依舊娟秀,但字里行間,卻充滿了掩飾不住的擔憂和牽掛。

她問侯爺在前線,吃的好不好,睡的暖不暖,有沒有受傷。

她說她每天都會去長安的寺廟里,為侯爺祈福。

她說她親手做了侯爺最愛吃的桂花糕,可惜,送不到那么遠的地方。

秦源看著那些質樸的文字,眼前仿佛浮現出小丫頭那雙,總是亮晶晶的眸子。

在鐵血肅殺的戰場上,這一封充滿煙火氣的家書,是他心中最溫暖的慰藉。

第二封信,則來自晉陽公主。

這位聰慧的公主,在信中,除了對大軍的勝利表示祝賀之外,更多篇幅,都在講述她在長安所做的事情。

她告訴秦源,她已經按照他臨行前留下的圖紙,在長安城里,組織了數千名官宦家眷和民間婦人。

她們日夜趕工,已經制作了數萬個,用以防疫的棉紗口罩,和堆積如山的,用以包扎傷口的干凈繃帶。

第一批物資,已經裝車,正星夜兼程的運往前線。

公主在信的最后寫道:“君在前線,守土開疆。妾在后方,安民濟傷。雖隔萬里,心意相通。愿君珍重,凱旋早歸。”

秦源捏著那封信,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這是一種,無需言語的默契。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