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樣的,爺們就該出來闖一闖才對呢。”
李彥和老將軍們喝了兩杯酒,匆匆就帶人回城了,回去還有別的事要干呢。
李彥逐漸摸清了邊關的情況,趙鳳在內指揮坐鎮,楊氏從旁幫襯充當助理的角色,李彥在外聯絡跑動,一家人聯合起來擰成一股繩,在邊關闖蕩一番事業出來。
李彥按照趙鳳和李瑜的指示,買下了大片的荒地,劃分了不少的片區。
天漸漸熱了,江南那邊有幾個村遭受小幅度的水災,皇上暗示縣衙把災民引導送去邊關開荒種地。
有一部分愿意過來,都是失去了土地的災民,不到萬不得已不愿意賣兒賣女,過來的大概有兩船人。
趙家村附近也有特別窮的村子都在山溝溝里面,邊關開荒的村民回去了幾趟,可算是榮歸故里了,這下十里八村都傳開了。
今年開春就有兩三船的人陸續拖家帶口地過來了,家鄉是在太窮了,不出來無路可走,養不活一家子了,不如過來搏一搏。
李彥負責安頓這些人,挨個登記安頓他們先住下,然后劃分土地給他們開荒,給他們找活干賺錢養活自己和家人。
日后干得好了,可以自己把土地買下來,價格也不貴,有皇帝給的福利,開荒的村民十年內免交賦稅,賤民也能改成良民,并且孩子也能讀書科舉等等一系列的好福利。
后面緊跟著還有兩個村的人全都過來,主要是看到了有人干得好了,他們村太窮了,資源實在是太少了,不如整體一塊過來,都是一個村的,抱團也不容易被外人欺負,人多力量大么。
事情逐漸往好的方向發展,李彥忙到飛起,人卻越發精神了,整個人的精氣神都不一樣了,一改往日的懶散玩略,像個真正的爺們那樣去干事業了。
夏天到了,趙鳳帶著楊氏去了莊子上,提前收集蔬菜準備晾曬菜干,這些是將士們冬日的口糧,因為量太大了,所以天一熱有收成就要開始弄,各家各戶都是提前安排好的。
菜地里都種的各種蔬菜,這別的不多,可土地多,種菜還是沒問題的。
趙鳳已經不是第一次干了,如今有了豐富的經驗,按照片區讓婦女老人孩子去干這事,種菜相對輕松一些,種地才累呢。
老人女人們種菜紡織縫做鞋子做棉衣等等,在家就能干活,到日子有人過來收東西,給結算錢。
可別小瞧老人和女人,賺的比男人還多,種地速度慢呀,需要時間。
種菜可不一樣,一茬一茬能吃一個夏天呢,做鞋子那還不快,手麻利的婦女,幾天就是一雙厚底鞋。
這些活一個月收一次結算一次,婦女們要把菜晾成菜干,或者做成酸菜醬菜,也專人掏錢來收,然后統一送去軍營給將士們吃。
趙鳳經過多年摸索,已經搞成了一條龍服務了,按照節和客觀原因等諸多因素,基本上一年四季都有將士們需要的物資,肯定不耽誤。
雖然送的物資數量定不會上京城給的糧草,可架不住細水長流,一年四季不耽誤你啊,這就起了大作用了。
將士們吃得好,訓練力度大,精神面貌都不一樣,整個軍的氣勢都越發威武雄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