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娘也這么說,讓我惜福,和睦的家庭不容易遇到,我日子過得好和家里和睦有很大關系。”
大家族講究的就是家和萬事興,家庭和睦對子孫上進,前程似錦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可以把一好變成兩好四好。
整個家族的能量比個人的能量要強大很多了。
例如昌哥和安哥現在做內務府成立的事,因為兄弟倆團結,代表的就是晉王府年青一代出來做事了。
不是哪一個人,而是晉王府,甚至是齊王府也在背后支持他們。
兩個王府聚集的能量可就不一般了,當初趙鳳提攜了李彥,現在齊王府還是齊王妃婆媳對晉王府后輩的支持是傾盡全力的。
這就是當年留下的福蔭,如果沒有當年趙鳳對齊王府對李彥夫妻的幫助和真心相待,哪里有今天昌哥和安哥這么多隱形好處的可以用呢。
人啊,不能只看眼前這一點東西,眼光還是要放長遠點。
欣姐自打齊王妃走了就一直跟著趙鳳在一起,她在王府欣姐就住王府玩耍,她去田莊欣姐就跟著去田莊了。
楊氏沒時間管欣姐,之前是齊王妃在教導,現在齊王妃年紀大了跟著去邊關了,所以欣姐和輝哥就是趙鳳和李瑜手把手在教了。
輝哥被帶去李瑜所在的西山大營訓練一陣子,也是為了磨礪一下他的性子,男孩正在關鍵的成長期,還是要有一些堅毅的品行最好,軍營最合適了。
欣姐就跟著趙鳳學習管家理事等等,畢竟趙鳳做過很多年的夫子,教侄女不成問題。
欣姐和睿姐關系也很親密,在晉王府她有伴可以玩。
輝哥從軍營出來后就一直跟著昌哥安哥跑腿,學個眉高眼低打點庶務以及朝堂的紛爭等等,都過過眼。
顏哥不在,李瑜和昌哥安哥就要負責教導輝哥,李彥就這一個兒子,不教好可不行。
李彥和楊氏在邊關一直很努力,如今也是皇帝的公家大臣了,也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夫妻二人并沒有再生孩子,一個是沒時間帶孩子,二來楊氏年紀漸大,李彥不讓她生了,高齡產子是有危險的,真的疼媳婦不會讓自己媳婦拿命去生孩子,又不是沒兒子,沒必要這么做。
齊王妃也不管這些了,楊氏待她很孝順,她日子過得愉快,也不管那么多閑事了。
輝哥和欣姐大了所以她才去邊關一直沒回來,剩下的東西她一個婦人也教不了孩子,還是需要齊王和李瑜去教導外面的朝務,要不然她也不會離開孫子孫女。
孩子們需要獨立去面對外面的風雨,她一個老太太該放手了。
輝哥有李瑜和齊王看著,昌哥親自帶著手把手地帶呢,錯不了。
欣姐由趙鳳和睿姐帶著,楊氏和李彥知道李瑜夫妻是啥樣人,壓根不擔心孩子們的教養問題。
昌哥和安哥日漸表現出優秀的領導能力,和出眾的才干,務實的精神,逐漸成為宗室后輩的領頭羊了。
昌哥也樂意提攜宗室兄弟們,跟兄弟姐妹關系都處得極好,大家也愿意聽他的,樂意跟著他干。
兩兄弟對自家人是很優待很包容的,但對敵人就沒那么好脾氣了。
楊氏的死確實有蹊蹺,但也沒那么復雜,只要買通下人,疏忽一點就行了,都不需要自己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