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第82章 (第1頁)

隔壁的蓮秀就是二爺爺家的二兒媳,文安她娘,果兒平時見了叫聲嬸子的,她們這一組人由何氏領著負責繡荷包、團枕這些繡活。

看著活計簡單,但是荷包的訂單量最大,且穆大娘跟她說過,那些有錢人家發(fā)給下人的荷包是分等級的,不同等級的下人,賞下去的荷包材料還有樣式都要有所區(qū)別。

所以果兒設計了好幾種樣式跟顏色,這樣從外面就能區(qū)分出荷包的不同等級了。

何氏選人的眼光還是很不錯的,蓮秀家、大山媳婦和田家嫂子這三個人都是信得過的人,這三家提供了合適的空屋子,到時候結算工錢的時候,給她們多算上一筆,就當是房屋的租賃費。

作坊開起來,姚家三個媳婦立即忙碌起來。因為雇傭的都是各家的婦人,大多數(shù)人還承擔著家里做飯打掃的日常家務,所以果兒給大家規(guī)定的做工時間就分成三段,每日辰時集合,開始分派當日的任務,晚上酉時解散。

中間分別休息一個時辰,正好是各家做早、晚飯時間,大家回去吃完飯再來。

這樣的安排即不耽誤做工,也不耽誤干家務,而且還利于活動活動筋骨,不至于一整天都坐在那里埋頭做針線,時間安排上很受大家贊同。

一時間,上姚村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這些每天早出晚歸做繡活的婦人們身上。

農閑時的鄉(xiāng)下人,除了一部分出去服徭役的壯勞力,其余留在村子里的成年勞力,就是男人都很難找到一個離家不遠,且能賺錢補貼家用的活,更別說女人了。

現(xiàn)在姚老爹家的幾個媳婦竟然張羅起這么一個繡工作坊出來,村里人議論紛紛說什么的都有,那些家里沒有婦人參與進來的,大部分都是持觀望態(tài)度看熱鬧,畢竟像這樣的作坊在鄉(xiāng)下大家都沒有見過。說是有工錢,誰知道能不能掙到錢呢。就算有大約也就幾個銅板頂天了。

吃過晌午飯姚老爹依舊跟往日一樣出去遛食,身上穿著果兒給他買回來的羊皮襖子,奶白色的羊毛扎眼地裹在身上,這種羊皮襖子在鄉(xiāng)下可不多見,至少他們村里,還沒見誰能穿上這么一件皮襖子呢。

腳上的新棉鞋棉花塞得厚厚的,出去溜達一圈,腳上一點兒都感覺不到冷意。

姚老爹背著手在村里默不作聲轉了一圈,穿過村中央那棵只剩下半樹枯葉的皂莢樹下,如今天氣越發(fā)冷起來,跟老兄弟們沒法坐在樹下聊天,繞著村子走一走也好。

如今整個上姚村誰不知道姚家發(fā)家了,所以人們看到姚老爹的眼光比往常多了幾分敬意,走到哪里都有鄉(xiāng)親主動上前打招呼。

姚老爹似往日一樣沒多少表情,見了熱情招呼的鄉(xiāng)親還跟以前一樣嘴里嗯嗯兩聲,并不多話。如今家里還清了欠債,還開起了繡工作坊,日后很可能還要買地,眼看這日子越過越有盼頭,老爺子心里無比暢快。

姚家三個媳婦早出晚歸忙的不亦樂乎,何氏跟劉氏有具體的地方管著,每天兩點一線腳下生風。

至于包氏,果兒多少也了解了她娘的性子,遠遠比不上何氏跟劉氏的勤快踏實,要讓包氏從早到晚跟大家一樣,老老實實坐在那里做針線,是不可能的事。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